来源:青海日报


西宁市城中区医保局经办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备案的方式,帮助百姓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本报记者 郭靓 摄


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取药窗口,医保“刷脸”支付为百姓带来便捷新体验。

本报记者 郭 靓

“我觉得,仅用方便、快捷,都不足以形容智慧医保带给我的就医体验。那是一种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贴心服务和满满的‘医靠’,为我们老百姓看病就医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

2月6日,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大厅取药窗口,记者看到前来取药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市民张福全,通过“刷脸”就轻松完成了购药支付,当被问及这种智慧化的医保服务体验感如何时,他结合自身的就医经历和感受,向记者讲述便捷的就医流程和优质的就医体验。

2024年10月,刚退休的张福全来到西宁生活,一是帮女儿照看孩子,二是想着到大医院好好检查下身体。“我这身形你也看到了。”张福全指着自己的身体笑着说:“体重超标加上饮食不注意,平时头疼、头晕也没太当回事,结果来医院一检查,诊断为高血压。”

医生告诉张福全高血压患者可以办理门诊慢性病补助,每年报销额度为3000元,并指引他到医院一站式门诊服务中心办理。

“只知道‘刷脸’支付便捷,办理慢性病补助也能这么便捷?我这海西的医保卡在西宁能不能办啊,不会让我回海西来回折腾吧……”张福全怀着忐忑的心情径直来到一站式门诊服务中心。“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这里的工作人员帮我一起填表申报,我看了下时间,从我来医院拿诊断结果到开具诊断证明,再到完成备案,前前后后仅用了3个小时。”

张福全笑着说:“离开医院的时候,我差点又闹笑话,总想着是不是得给我一个纸质凭证,工作人员告诉我,回去用手机就可以直接查询认定结果了。”张福全打开手机相册,里面存放着一个简短的小视频,视频内容是一站式门诊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助指导张福全使用青海医保App进行认定查询。

3小时意味着什么?

“以前,办理慢性病补助先要完成院内手续,比如找医生评估完病情后填写慢性病表,找医保部门盖章,到病案室复印病例等,这就得花费一天时间。然后,患者拿着院内手续再去医保经办中心备案。省医保就去省上备案,市医保就去市上备案,各州县的还要寄回去,来来回回最快也要10个工作日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疗保障管理部副主任王晓剑介绍。

“近两年,青海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医保便民服务措施,将慢性病特殊病待遇认定权限下放至医疗机构,医保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此,医院在设立一站式门诊服务中心时,将医保与病案等项目整合到一起。以前患者跑四五个部门,现在通过‘医保一站式’办理,简化报销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缩短办事时间,真正实现数据在线处理,减少患者奔波。”

“不用排队,3分钟就办完了,真的太方便了!”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病区护士站,患者李先生也对智慧医保连连称赞。“春节期间,夜里腹部不适紧急住院,没想到入院手续在护士站就能办理,而且还这么快!除此之外,医院每天在微信上给我推送日清单,住院明细和医保报销一目了然。”

王晓剑说,医院积极推进“床旁入院、床旁结算”服务,将办理入出院窗口前移至病区护士站,实现入院、缴费、结算、出院一站式办理。入出院手续简单化、高效化、便捷化,让患者及家属享受到数据跑路的速度与温情。

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智慧医保的服务场景不断丰富,惠及更多领域、更多参保人。

春节前后,西宁市城中区医疗保障局经办服务中心异地就医备案热线也尤为忙碌。“你好,我要去外地看病,麻烦问下怎么办理异地就医备案?”2月7日,西宁市民王先生拨打省12345热线,想咨询通过哪个平台能够备案。

城中区医保局经办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王睿向记者介绍,跨省异地长期居住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的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的途径多元,既可选择窗口备案、电话备案,也能通过线上备案轻松完成。

线上备案的平台丰富多样,涵盖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青海医保App、微信小程序等。对未及时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参保群众,跨省出院结算前可补办异地就医备案登记,极大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就医。

“青海医保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大幅度简化了备案手续。”城中区医保局经办服务中心主任马瑞斌说,多种备案方式让参保人员告别来回奔波,打造了更便捷、高效的跨省就医服务体系,让更多人享受到直接结算的便利,切实减轻参保患者经济负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