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菲律宾参议院领导人2025年2月6日表示,该国国会最早可能在6月批准一项禁止原矿出口的法案。该法案旨在禁止原矿出口,以促进下游采矿业的发展,计划在法律签署5年后实施禁令,给矿业公司时间建设加工厂。
但是业界普遍认为,菲律宾恐怕无法完全复制印尼的禁矿令,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经济结构的问题
印尼经济多元化,对矿产出口的依赖相对较低,而菲律宾经济更依赖矿业,尤其是镍矿出口。实施禁矿令对菲律宾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2
法律政策的问题
印尼的禁矿令有较强的法律支持,且政府执行力较强。菲律宾的法律体系较为分散,地方政府在矿业政策上有较大自主权,中央政府难以统一实施类似政策。
3
利益集团的影响
菲律宾的矿业利益集团在政治中影响力较大,可能通过游说或施压阻止禁矿令的实施,而印尼政府在这方面受到的阻力较小。
4
国际市场的需求
菲律宾是全球主要镍矿供应国,国际市场对其矿产需求高,禁矿令可能导致全球供应紧张,影响国际关系。印尼虽然也是矿产大国,但其禁矿令对全球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5
环保压力的问题
印尼实施禁矿令部分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而菲律宾在环保法规和执行力度上较弱,难以通过禁矿令有效推动环保。
6
政治稳定的问题
印尼社会和政治相对稳定,政府有能力推行禁矿令。菲律宾国内多政党多民族,政局复杂,与中国关系欠稳定,投资风险颇大,导致外国投资者投资积极性不高,政府推行此类政策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7
基础设施的问题
印尼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能为矿业发展提供更好支持。而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煤炭资源不充足且价格缺乏优势,电力供应稳定性差且工业电价高,限制了镍产业发展。
8
行业发展的问题
全球镍市场供应过剩,下游不锈钢行业因产能过剩、全球经济发展不及预期导致行情持续低迷,镍铁需求无缺口,菲律宾若实施禁矿令发展下游产业,面临市场空间小、利润难以保证的问题。
9
产业结构的问题
在全球镍储量排名中,印尼与澳大利亚均为2100万金属吨,菲律宾仅480万金属吨。菲律宾镍矿以褐铁矿为主,平均矿石品位较低,多为Ni1.6%以下,而印尼主流品位在1.8%-2%。
微评
菲律宾作为世界第二大镍矿供应国,政府一直想推动矿业公司投资加工设施,希望复制印尼的成功经验(印尼2020年禁止金属矿石出口,两年内镍出口额从30亿美元增至300亿美元)。
镍是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储存电池的关键成分,在能源转型的推动下,全球对这种金属的需求强劲。
此前有消息称,菲律宾和美国考虑由菲律宾提供镍原材料、美国提供融资、由日本、韩国或澳大利亚等第三国提供冶炼和精炼所需的技术,进行镍矿投资和加工。
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现实,就是菲律宾缺乏一个像中国这样既有基建能力,也有消费能力的合作伙伴,想要完全复制印尼的禁矿令绝非易事。
(转自:佛山市金属材料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