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8日,湖北宜昌,一艘千吨级的日本货轮被宜昌拦下。这艘货轮运载了669吨钢材,即将用在三峡的引水管道工程上面。

中国当时是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国,为什么还需要用日本的钢材?

因为这是一种特种钢板。

在当时的特种钢冶炼领域,掌握最先进技术的是日本和德国,中国被这两家联手各种技术封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被“卡脖子”。

要知道,三峡工程的393亿立方库容水,都要通过引水管道排出,堪称是三峡工程的“大动脉。”



这就要求用作引水管道的特种钢材,短时间内能够承受数百万吨的压力。

打个直观的比方,就是几十艘“辽宁舰”同时压在上面。

而且,在三峡工程竣工之前,这些引水管道就将被深埋进钢筋混凝土坝体内部,这也就意味着,最起码在几百年时间内,这批管道既不能换,也不能修。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这些特种钢材哪怕是出现一丝质量问题,都将是灭顶之灾。

用三峡坝体工程副主任沈善良的话来说:

“哪怕只是一条裂缝,都会威胁整个三峡工程,和下游数亿中国人民的安危。”

“一旦管道发生爆裂,即使最快速度(三分半)关闭应急阀门,这三分钟的洪水,也会在顷刻间摧毁左岸所有厂房机组,三峡工程只能重建。”

每一项严苛的条件,都对引水管道钢材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遗憾的是,以当时中国的冶炼技术,根本无法生产符合要求的特种钢材,而研发和组织技术攻关所花的时间和成本,甚至比直接进口还高。

出于工期和安全层面的考虑,总负责人权衡再三,最终还是选择找日本高价进口。

21世纪初的日本产品,在国内简直是被顶礼膜拜的对象。

当时的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情况下,只能跟在日本制造业身后亦步亦趋的学习,“日式工匠精神”更是作为一个名词被某些媒体不厌其烦的提及。

在那种“崇洋媚外”的大环境下,质疑日本会被某些人挖苦嘲笑,质疑日本产品的质量,那更是“大逆不道”。

宜昌海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毅然决定扣下日本货轮,全面检测钢板质量。



这下日本代表坐不住了。

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日本制造”本身就相当于免检标签,如今宜昌海关把船拦下来,往小了说是质疑住友金属的产品质量,往大了说是在打整个日本的脸啊。

他有心想直接不卖了,但又舍不得丰厚的利润,这个特种钢板订单可是有足足4000吨,这只是第一批。

如果这单生意因为他黄了,他估计都不用回去了。

软又软不得,硬也硬不得,思来想去,日本代表板着脸来到宜昌海关,对负责人说:“这只是第一批,剩下的三千多吨钢板也马上运到,以你们海关的效率,能检测这么多吗?到时候货轮积压,堵塞航道事小,耽误了工期可就要不得了。”

消息传出后,不仅日本人这边多次交涉抗议,就连国内一些媒体也纷纷摇唇鼓舌,他们故意曲解事件本身,对宜昌海关口诛笔伐。

“民族主义情绪升温下的监管困局:扣押事件恐加深东亚信任裂痕”

“沉默的货轮与喧嚣的舆论:一场没有检测报告的'技术检测'表演”

“‘工匠精神’为何躬身于邻国?”

一时之间,新闻标题触目惊心,国内外好事者都对宜昌海关口诛笔伐。

甚至就连内部也有人活起了稀泥:“抽检一下算了,不用那么较真,以后还得跟外国人做生意呢。”

看到这里可能就有人会问了,买方是三峡工程施工方,卖方是日本,这批钢材质量不管好不好,也应该由施工方检验才对,关宜昌海关什么事?



其实,这一切都是苦心孤诣的安排。

三峡工程是国民工程,从一开始就是以最严格的标准来对待的。

中国有句老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三峡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虽然参与三峡工程的干部职工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但长年累月在及时上百亿的巨量资金面前,很难保证没人被糖衣炮弹腐蚀。

所以仅仅是靠内部监查是远远不够的,关系到工程建设材料这种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环节,必须要有可靠的部门来把关。

这时候,宜昌海关就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

一来,海关与工程建设方互不统属,没有利益瓜葛,属于第三方;二来,海关查验进口货品,既能保证独立公正,也符合国际贸易惯例。

而宜昌海关扣押日本钢材,也并不是有什么仇怨,而是他们吸取了前车之鉴——此前美国和德国为三峡生产的两批设备,就被宜昌海关查出来:不符合设计标准。

这些蛮横惯了的西方企业满心以为改革开放还没多久的中国设备落后,根本无法检测出工业垃圾才对。

可没想到的是,“加强版”的宜昌海关不仅有行业大牛坐镇,甚至还专门研发采购了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宜昌海关开出的检测报告科学严谨,让两国的代表哑口无言。

货物已经被宜昌海关暂扣,日本人只能抱着侥幸心理暗自祈祷,希望中国人不要查出问题,保住日本的“工匠精神”。

2000年5月8日下班前,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驻三峡工程办事处检验员王春来,接到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下属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的报验急电:

“从日本进口的一批特种钢板已经到货,请尽快检验。左岸电站工地最近就要投入使用。”



王春来不敢耽搁,立刻着手安排明天的初步检验。

并且,他还通知日本住友的代表来现场,和施工方一道,在三方共同见证下检验。

第二天,在三方的共同注视下,检测报告终于出炉。

看完检测报告,日本代表长舒一口气,不禁露出得意的笑容。

“经抽样检测,这些钢板每块长13.15米左右,宽1.72—2.03米不等,厚度均为58毫米,平均每块重11吨。抽检的样板尺寸规格和外观质量均符合合同要求。”

围观众人面面相觑,难道是检验错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