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前瞻(公众号:robot_pro)
作者许丽思
编辑漠影

机器人前瞻2月8日报道,最近,摩根士丹利在发布了《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提到人工智能的实体化影响着规模达60万亿美元的全球潜在市场总额(TAM)、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工作的意义,并详细罗列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100家核心企业。

百强名单覆盖驱动器、传感器、电池等核心硬件。其中,52%的公司已有公开报道称参与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其余48%的公司暂未有明确报道,但摩根士丹利认为,这些公司最终参与其中的可能性很大。

而这些已确认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公司中,73%位于亚洲,其中56%来自中国

从供应链整体来看,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占据63%的份额,尤其在“身体”环节,有45%的集成商来自中国。


摩根士丹利强调,不少投资者都有一个共同观点,除特斯拉(TSLA)和英伟达(NVDA)外,西方可纳入其人形机器人投资组合的公司寥寥无几,这反映了当前人形机器人生态系统的现状。同时,其研究提到,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展现出最为瞩目的进展,初创企业正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本土应用机会以及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报告列举了目前全球主要的16家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其中6款来自中国企业,分别是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星动纪元、优必选、宇树、小鹏;5款来自美国企业,分别是Agility Robotics、Apptronik、波士顿动力、Figure、特斯拉。


摩根士丹利将上市公司百强名单分为三大模块:大脑公司、身体公司及集成商。

一、“大脑”公司

报告提到,“大脑”由半导体和软件组成,其中最相关的是用于自主功能的基础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以及用于训练的模拟模型/数字孪生体。“大脑”类别的公司提供实现人形机器人自主功能(包括训练和推理)所需的半导体或软件/人工智能模型。

人工智能算法可以通过提高可扩展性、精确性和稳定性来增强人形机器人的操作系统。从长期来看,拥有领先操作系统的企业可能会主导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大规模生产的步伐。


大脑公司具体包括了基础模型、数据科学和分析、模拟和视觉软件、视觉和计算芯片、存储芯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

大脑公司有22家,包括甲骨文、西门子、Meta、三星电子、英特尔、Palatir、Oracle等,其中中国企业有百度、地平线机器人。


二、“身体”公司

“身体”主要由执行器(由电机、编码器、轴承、螺丝和减速器组成)、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力、扭矩、磁等)、电线和连接器网络以及通常安装在胸部中心的锂离子电池组成,主要提供实现人形机器人移动、配电、传感或结构所需的组件。外部通常由铝合金和塑料混合而成,以尽量减轻重量。


身体公司共64家,包括ABB、英飞凌、罗克韦尔、霍尼韦尔、THK、三星SDI、LG等,其中的中国企业有旭升集团、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双林股份、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汇川技术、绿的谐波、双环传动、中大力德、雷赛智能、埃斯顿、兆威机电、鸣志电器、金力永磁、北方稀土、北特科技、恒立液压、韦尔股份、柯力传感、速腾聚创等。


三、集成商

集成商是目前正在制造完整人形机器人,或者鉴于其在制造其他机器人或自动化平台方面的专业知识,有合理潜力这样做的公司。这些公司基本上是规模较大、成熟的企业,部分企业内部也拥有机器人业务。

另外,绝大多数集成商都是较新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而非上市公司。

集成商公司包括汽车制造商、消费电子公司、电商和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机器人制造商。共有22家公司,包括现代、丰田、LG电子、彩虹机器人、索尼集团、ABB、特斯拉等,其中9家中国企业,分别是:广汽集团、小鹏汽车、比亚迪、小米集团、阿里巴巴、腾讯、埃斯顿、优必选、美的集团。


结语:人形机器人处于发展早期,但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摩根士丹利收集了全部831个美国民用职业,发现约75%的职业和约40%的员工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形机器人可替代性”,预计潜在市场规模约为3万亿美元,或约6300万个人形机器人,若基于全球劳动力市场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能会大得多。

而就中国而言,其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人形机器人总量达到5900万台。

摩根士丹利还提到,尽管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但生成式人工智能、执行器与机械、电池存储这三个领域的发展对人形机器人实现商业化至关重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