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间倒回10年前,你能想象“发动机”会被电机全面碾压吗?

那时候,发动机还是车企的技术名片,谁家的发动机技术牛,谁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本田吹“VTEC红头机”,宝马讲“直六自吸”,丰田靠“双擎”独步天下,甚至连三缸机都能硬着头皮推向市场。

那时,大家买车,最关心的是:发动机好不好?变速箱匹配得顺不顺?



但如今,时代似乎变了。

哪怕你再去聊发动机,哪怕你再研究AT变速箱的平顺性,现实却摆在眼前——一台普通的电机,干翻了一切。

随便一辆新能源车,零百加速6秒以内,甚至还有四秒、三秒的选手。

最要命的是,这些车根本不需要变速箱,动力随踩随有。

问题是,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

他们还在挑选“最好的发动机”,殊不知,时代已经抛弃了这套逻辑…



听到这里,或许很多人并不认可,觉得电车的快只是“傻快”而已。

前半段加速还行,中后段就无力了,根本比不上内燃机这种“高转速的猛兽”。

不信你去高速转一圈,那些龟速车都是绿牌的,鲜少看到燃油车跑得很慢。

再说了,发动机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从材料学到热效率,从增压技术到混合喷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工程师们的心血。

就这么多年的积累,可靠性、技术含量,真的不是“电耗子”能够碰瓷的。

听着似乎煞有其事,但现实很残酷,这只是臆想而已。



以后段加速无力为例,这完全是老一代电车留给大家的刻板印象。

早期的电车确实受限于电池放电能力,高速再加速能力比不过燃油车,但现在的电驱系统早已进化得“面目全非”。

比如,现在很多主流电车已经配备碳化硅控制器、高性能三合一电驱。

甚至一些高端车型采用800V高压平台,高速续航、加速性能早已不是短板,远比大多数燃油车更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同级别的车型对比:

拿2.0T高功率发动机+8AT燃油车为例,百公里加速6秒左右,高速再加速可能需要降档、拉高转速才能获得动力。



而电车呢?

哪怕是入门级单电机,零百6秒以内毫无压力,随时随地一脚下去,扭矩直接拉满,完全不需要变速箱介入调整。

说白了,电车的“中后段无力”早就成了过去式。

现在的电驱系统,在各个速度区间都能提供“丝滑且稳定”的动力输出,根本不用等转速爬升,也不会有换挡顿挫…

更何况,很多高性能电车早就有了双电机四驱,高速再加速更是吊打同级燃油车。

这可不是瞎说,拿小米 su7来说,很多赛道成绩都证明了——同级别的油车没一个能打的,贵一倍甚至2倍的车都比上。

就这个情况,油车拿啥去比呢?



更不能忽视的是,电机能量的使用效率也很高,完全可以吊打发动机。

拿燃油车来说,发动机的热效率,能达到35%-40%就算很优秀了。

甚至很多车型,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

换句话说,一升汽油转化的有效动力,可能还不到一半,大量能量直接变成热量散失了。

反观电机,就很不一样了:

主流电机的能量转化效率普遍超过90%,高效电驱甚至能达到95%。

也就是说,一度电几乎全部都能被用来驱动车辆,真正的损耗极低。



此外,电机的能量输出没有复杂的机械损耗。

而燃油车的动力,从发动机出来,还需要经过变速箱、传动轴、差速器等一系列机械结构,每一级都会有能量损耗。

此消彼长,两者的差距就很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增程/插混车的综合续航,动不动就有1000多公里。

就是“能量利用效率”的差距太大了!



总而言之,技术变革从来不会等人。

蒸汽机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嘲笑它跑不过马车,但后来呢?直接改变了市场的格局!

燃油车刚问世时,很多人也是觉得“没有马匹的车,根本不靠谱”。

但最终,它却改变了整个世界….

现在,轮到电车了。

你可以选择相信“发动机的黄金时代还没过去”,但现实是,它已经走到黄昏了。

或许再过几年,我们回头再看,会发现今天争论“燃油车和电车谁更强”这件事,和当年争论“马车和汽车谁更靠谱”,本质上并无区别——不是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