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11时50分许,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2组突发山体滑坡灾害。截至2月9日11时,初步核定已造成10户民房、1户生产用房被掩埋,1人遇难,28人失联,2人受伤(1名轻伤、1名重伤,均无生命危险)。


2月9日,四川筠连滑坡灾害的救援现场。上游新闻记者 李文滔 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灾情发生后,武警、消防、中国安能等救援力量第一时间挺进救援现场,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公安、交通、医疗、通信、电力全力为救援做好辅助工作。来自金坪村附近的村民们自发承担起运送物资、做饭、扫地等后勤保障工作,他们有的组建了摩托车队,有的驱车三十公里来帮忙……

直击现场:分10个网格进行搜救

2月9日上午7点45分,搜救队伍进入滑坡现场,分为10个小组,分别前往不同区域开展搜救。上游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滑坡的下游地带,数台挖掘机正在作业,核心区域则由救援队伍带着搜救犬、生命探测仪进行搜救。

据宜宾市“2·8”筠连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介绍,经初步研判,本次灾害因近期持续降雨及地质条件影响,造成高位山体滑坡转化为碎屑流,形成长约1.2公里的碎屑堆积体,滑坡体厚约10到20米、宽约100米,滑坡方量达到10余万方,目前滑坡仍在持续。

“昨天(2月8日)11点50分左右,我们在家里烤火,突然就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巨响,像是有什么东西从地里钻出来似的。”金坪村村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听到声响后,他出门看到对面的金坪村二组一部分房屋已被滑坡的泥石掩埋,褐色的地表裸露出来,石头和泥土一路倾泻至山坳的底部。

李先生随即和其他村民驱车赶往现场,由于原来的道路已被冲毁,他们只能循着垮坡向上寻去。“当时看到有个妇女在石头间边哭边扒拉,一问才知道她的老公、儿子、公公都被埋在下面了。”

李先生赶紧和其他村民一起用手搬石头,无奈石头太大搬不动,“后面消防救援人员到了,我们就出来了。”李先生称,当时这一家准备去家旁边给祖先上坟,孩子母亲因为回家拿手机才躲过灾害。


救援现场。受访者供图

据封面新闻报道,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兼作战训练处处长李志全介绍,由于滑坡的山体较高,在冲击的下方形成了“两山夹一沟”的走势,山体碎石滚落下来后,因为山体坡度落差很大,势能转为动能时,石头和泥土顺势而下,冲击力非常大。在崩塌山体旁还有一大块悬出的山体,也极不稳定,如果掉下来对现场也会造成覆盖。

“接下来,我们先用无人机侦查,确定现场重点搜救的点位、行进的路线,对照救援力量部署图,对照现场地貌,先期重点对疑似有幸存者的地方开展搜救工作。”李志全说。

中国安能三局是现场救援力量之一。在接到通知后该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紧急抽组成都、重庆、西昌等地队员,携带重型救援挖掘机、生命探测仪、激光位移雷达、单兵图传、便携式无人机等救援侦测装备赶赴灾区现场参与救援任务,于8日晚上7时30分许到达现场。

“我们主要的任务是使用工程机械,剥离滑坡体,寻找失联人员的踪迹。”中国安能三局重庆救援队队员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现场的每一个救援区域都有重型的工程机械,并配备安全员、救援人员以及操作手进行人员搜救。

“进场第一步,我们首先通过使用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对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进行搜索,在确定没有生命迹象之后,我们再使用工程机械对建筑物进行搜寻,拨开表层的覆盖物,进行深层次搜寻。”该队员介绍。

金坪村山高坡陡,又遭遇连续降温降雨天气,附近的山头云雾缭绕,道路湿滑,给救援带来极大难度。“这边山体滑坡的土方比较少,属于是碎屑流,石头粒径比较大,土体的硬度也很强,这些都对工程机械的操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安能救援队队员称。

上游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9日上午救援现场飘起细雨,现场曾两次鸣笛示警,救援人员两度短暂撤出现场。前述队员解释,现场的一号区域以及二号区域上方出现了裂缝,对现场救援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两次紧急撤离,“救援人员也是沿着我们开辟的通道进行紧急避险。”

在危险警报解除后,救援人员又继续进入现场搜救作业。在操作重型机械的过程当中,都配备了专职的安全员和挖机操作手,两个人同时盯着一个区域进行翻找,“虽然现场抢险环境给救援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仍然会按照现场指挥部的要求一步一步进行推进,尽快搜寻出受困人员。”

后勤保障:村民自发组成摩托车队送物资

“你们辛苦了!”9日中午1时许,在现场救援指挥部旁边的一户农家院落内,25岁的孟女士为救援人员盛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她是金坪村三组村民,也是一名小学老师。

孟女士告诉上游新闻记者,8日11时50分许,她在家中突然听到一阵巨响,“后面看村里的微信群才知道二组山体滑坡了。今天早上,村委会在群里发消息召集志愿者,我就马上报名了。”

孟女士和高中同学饶先生一起赶往现场,一大早就开始扫地、切菜、削土豆,“反正有啥能做的咱就做,这么多救援力量都来我们金坪村了,我们理所应当应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孟女士说。


2月9日,四川筠连,村民正在为救援人员们盛菜。上游新闻记者 李文滔 摄

40岁的苏先生在后勤保障点担任厨师,此刻他刚刚忙完手中的活,在院坝外点燃了一根香烟。滑坡灾害发生后,他便和朋友商议要到现场救人,“当时想的就是尽快把人救出来。”当日下午,他和朋友从30公里外的巡司镇温泉村驱车前往金坪村,由于进入金坪村的道路狭窄,车辆众多,他们直到9日凌晨2点才抵达现场。

“当时已有专业救援力量在现场搜救,加之现场较为危险,我们就自发协调交通,帮助后续救援力量进入。”苏先生说,9日一大早,他和朋友又当起厨师,为现场人员做早餐、午餐,“有啥干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下午3时30时许,一辆摩托车驶上坡坎进入院落,后座上是附近村镇县市热心市民捐赠的新鲜猪肉。驾驶员是沐爱镇落剑村人,在村委带领下志愿运送物资。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因道路狭窄及交通管制,摩托车成了物资运送的主力。有邻村的志愿者骑着摩托车将大米、猪肉、蔬菜等运送到了救灾一线。


2月9号,四川筠连,志愿者自发成立摩托车队运送物资。图片来源/大美筠连

落箭村党支部书记胡秀能告诉记者,2月9日一早,落箭村组织了古邑义警落箭分队21人、10辆摩托车支援受灾的金坪村,因为道路狭窄,10辆摩托车承担起后勤物资运送的职能,剩下11人则在现场维护秩序。

“我们把原来的工作都推到了一边,先帮金坪村渡过难关。”胡秀能说,队员们运一趟物资需要半个多小时,有的队员已经运了五六趟物资了。

猪肉运到后,村民和民兵有的负责分割,有的负责烧肉,现场忙作一团。“救援人员很辛苦,我们尽量让他们吃好喝好。”金坪村一位阿姨说。在临时搭建的露天厨房里,阿姨们正在将白菜、土豆、西红柿、猪肉洗净切好,预备晚餐。

在现场救援指挥部一旁,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工作人员们正在架设网络,“架设好后传视频看视频都没有问题。”在山脚下,2台轨道式边坡雷达设备正在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及时为救援提供数据分析和报警信号,防止出现二次滑坡对救援人员造成伤害。

据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介绍,目前当地已组织应急救援、武警、消防、公安、交通、医疗、通信、电力等各类综合救援力量949人,参与救援的挖掘机、消防车、救护车等救援设备共计200余台次,对金坪村2组山体滑坡覆盖区域开展搜救。目前累计安全转移疏散群众95户360人,设置临时安置点,目前以户为单位安置41间162人。

人员安置:村民搬进安置点 24小时有保障

2月9日晚8时许,位于沐爱镇的筠连县第二中学内,周先生正和家人们围坐在宿舍内聊天。滑坡灾害发生后,周先生和家人以及其他村民们被转移到安置点。

记者在安置点看到,村民们通常是一家人一间宿舍,床上有崭新的棉被和床褥,房间内还有取暖设施。

“还好昨天(2月8日)我出去帮别人搬家去了,不在家。”提起滑坡灾害的情形,周先生心有余悸。他告诉记者,山体滑坡垮塌下来掩埋了多间房屋,其中一处是村民们平时打牌娱乐闲聊的地方,人比较多,“前两天我还在那个地方耍。”


2月9日晚,四川筠连,当地政府为安置群众拉来棉被。上游新闻记者 李文滔 摄

周先生的家离着滑坡灾害区域大概三四百米,回家后发现房屋并未受到波及,但出于安全考虑还是转移到安置点,“人平安就是最大的幸运。”

安置点内,当地为受灾群众设了就餐点和医疗点,有志愿者在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住宿、饮食、医疗,均有保障。

上游新闻记者从筠连县现场抢险救灾救援指挥部获悉,目前当地政府已对灾害威胁范围进行排查,对不能及时排危除险的路段和区域,已安排专人实时监测滑坡点变化及周边情况。同时,加强区域降雨监测,滚动发布降雨、山洪、地灾预警,落实主动预防避让措施,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同时,派出33名传染病防控、卫生监测与消杀等方面专家,到现场开展卫生防疫、水质监测和健康指导工作。

2月9日晚9时许,金坪村上空下起蒙蒙细雨,在滑坡9号、10号区域内,两台中国安能救援的挖掘机,在4台系留无人机和两台照明车的探照下,继续进行着人员搜救和滑坡体清理工作。“抓紧有利条件继续干,不放过任何一丝救援机会。”现场一名救援人员说。

上游新闻记者 李文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