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家族曾站在权力的巅峰,晚清摄政王载沣的女儿、末代皇帝溥仪的妹妹爱新觉罗・韫颖曾享受着无上的荣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王朝的覆灭,这个家族的成员也纷纷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韫颖,1913 年出生于北京紫禁城,乳名 “佩格”,字 “蕊秀”,因其是载沣的第三个女儿、溥仪的第三个妹妹,故被称为 “三格格” 。

在紫禁城中,她度过了一段锦衣玉食的童年时光。然而,1924 年,冯玉祥率军包围紫禁城,溥仪被驱逐出宫,韫颖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离开紫禁城后,韫颖随家人迁居天津。在这里,她每日和溥仪及兄弟姐妹学习日语,闲暇时则打网球、做游戏。1931 年,溥仪在日军的保护下出逃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第二年,19 岁的韫颖与前清大臣荣源的二儿子润麒奉旨完婚。婚后不久,溥仪派溥杰和润麒赴日本学军事,韫颖也随夫东渡。在日本,韫颖被日本皇室包围,出任妇女会名誉会长,还为裕仁天皇的弟媳教授中文。但这些看似光鲜的身份,实则让她感到束缚。

在日本的不愉快生活与所受的束缚使韫颖厌倦,两年后,她回长春探亲,就再也不肯回日本。回到长春后,韫颖又被推荐为 “日满妇女会” 的名誉总裁,每日依旧被一群日本及 “满清” 妇人包围。

直到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溥仪宣读退位诏书,润麒要跟随溥仪逃赴日本,韫颖和润麒夫妻二人分离。

分离后的韫颖,带着三个孩子开始了艰难的生活。为了糊口,她一度靠在街上卖香烟、兼收一些穷户人家的破衣破鞋为生。

曾经的金枝玉叶,如今却要在街头为生计奔波,这样的落差不可谓不大。但韫颖没有向命运低头,她凭借着自己的坚韧,努力地生活着。



1949 年北京解放后,韫颖重新回到北京,住在北兵马司 10 号,一度靠在街上贩卖香烟贴补家用,生活依旧艰苦,但坚持自力更生,并无怨言。

她还积极参与街道工作,担任过卫生组长、治保委员。正是她这种积极面对生活、努力融入人民群众的态度,引起了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的注意。

1954 年,章士钊偶然间看到《满宫残照记》一书,书中记载了韫颖在日本期间给溥仪写的信件。章士钊对韫颖的经历很感兴趣,四处打听她的下落。

后来,他见到了韫颖的七叔载涛,才知道她就住在北京,正在做街道工作。章士钊让韫颖写个自传,他呈给毛主席。

韫颖写完自传后,章士钊将其转交给毛主席。毛主席看后,在她的《自述》上批道:“走进了人民群众,变成了一个有志气的人。”毛主席好称赞韫颖有骨气。收到毛主席回信后不久,韫颖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安排下成为东城区政协委员。



1956 年 3 月,韫颖和家人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去抚顺战犯管理所探望哥哥溥仪和丈夫润麒。

这次探亲,让韫颖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市政府不仅给他们发了银钱买物资,还派公安局的丁科长陪同,一路上照顾他们。

此后,韫颖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她的丈夫润麒也因为认罪较好被免于起诉释放,回到北京。

夫妻二人朝夕相伴,开始了新生活。韫颖作为东城区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各项工作,还兼任街道的治保委员,忙碌而充实。



韫颖的一生,经历了从云端到谷底,再重新站起来的过程。她在困境中不抱怨、不放弃,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尊重。

毛主席的那句 “她是有骨气的人”,无疑是对她人生最好的诠释。从落魄街头卖烟卷,到成为政协委员,爱新觉罗・韫颖用自己的经历,书写了一段传奇的人生故事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