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血脂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健康问题。
有人问,不吃降脂药能降血脂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必须指出,确实有一部分人真的通过科学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也把血脂降下来了!
2023年发布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不仅强调了降脂药的重要性,还特别提出了通过科学饮食管理血脂的四大方法。这些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日常实践,能够帮助人们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以下将详细解读这四大饮食方法,并提供实用建议。
一、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摄入,增加健康食物摄入
1. 为什么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
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油(如猪油、牛油)、全脂乳制品和某些植物油(如棕榈油)中,而反式脂肪则常见于加工食品(如饼干、蛋糕、油炸食品)。这两种脂肪会显著升高“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如何减少摄入?
减少动物油:烹饪时尽量少用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改用植物油。
避免加工食品:少吃含反式脂肪的食品,如薯片、饼干、奶油蛋糕等。
选择低脂乳制品:用低脂牛奶、酸奶替代全脂乳制品。
3. 增加健康食物摄入
水果和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降低胆固醇吸收,推荐每天摄入500克以上。
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LDL-C水平。
鱼类:特别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能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保护心血管健康。
二、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
1. 不饱和脂肪酸的好处
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能够降低LDL-C水平,同时提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2. 如何选择健康的油脂?
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橄榄油、茶籽油、花生油中,适合凉拌或低温烹饪。
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富含Omega-3和Omega-6脂肪酸,但高温下易氧化,建议用于低温烹饪。
避免高温煎炸:高温会破坏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产生有害物质,建议多用蒸、煮、炖等烹饪方式。
三、每日油脂摄入总量控制在20~25克
1. 为什么要控制油脂总量?
油脂是高能量密度的食物,过量摄入不仅会导致血脂升高,还可能引发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控制油脂摄入总量是管理血脂的重要环节。
2. 如何控制油脂摄入?
使用控油壶:每天将20-25克油脂倒入控油壶,作为全天用油的参考。
减少隐形油脂:许多食物中含有隐形油脂,如坚果、糕点、油炸食品,需注意控制摄入量。
选择低脂烹饪方法:多用蒸、煮、炖、烤等方法,减少煎炸。
四、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粗粮等低糖、高纤维饮食
1. 精制碳水化合物过量吃的危害
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糖果)过量吃,会迅速升高血糖水平,刺激胰岛素分泌,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肥胖和高血脂。
2. 粗粮和高纤维食物的好处
粗粮(如燕麦、糙米、全麦)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豆类、蔬菜)能够延缓糖分吸收,降低血糖波动,同时促进胆固醇排泄,有助于控制血脂。当然,也不能过量吃这类食物。
3. 如何调整饮食结构?
用粗粮替代部分精制主食**:如用糙米替代白米饭,用全麦面包替代白面包。
增加豆类摄入:如黄豆、黑豆、鹰嘴豆,富含植物蛋白和膳食纤维。
多吃高纤维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能够促进肠道健康,降低胆固醇吸收。
结语
通过科学饮食管理血脂,如果再结合生活方式改善,比如坚持运动锻炼、戒烟限酒,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因为血脂降低的同时,往往血糖、血压、尿酸等等指标都会趋向正常!《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提出的四大饮食方法简单实用,适合日常实践。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今天开始,调整饮食习惯,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