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4年4月28日,红星新闻报道,在青海省,人们首次拍到了这种珍稀生物的影像资料。
这是一种与家养的鸭子样貌不太一样的鸟类。
自从在上个世纪中国有这种生物出现的文字记录以来,这还是青海第一次真实记录到了它的身影。
它在全世界范围内,野生种群数量都十分有限,在全中国也仅仅只有1000多只,而专家们为了留住它们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生物呢?为何在中国如此罕见,专家又是怎样留住它们的,成功了吗?
«——【·落户武汉·】——»
这种奇特的生物名字叫做青头潜鸭,是一种栖息在水域的中型鸭类,属于鸭科潜鸭属中迁徙的鸟类。
在上世纪迁徙路线固定在东亚到澳大利亚之间,在中国它们曾经分布也比较广泛,但因栖息地破坏、非法狩猎等原因,一度濒临灭绝。
它们为了寻找新的栖身之地,逐渐南迁。
2014年,卢群曾在武汉记录到了青头潜鸭的身影,他本来是听说芦苇荡里有很多的鸟,场面壮观,于是就想去看一看,记录一下。
没想到却看见了一只“脸生”的鸭子混在其中,之后他将自己看到这种生物拍了下来,经过专家鉴定之后确认这就是青头潜鸭。
这在以前是从未出现过的,以前武汉只是这群鸭子的越冬地,天气一暖和它们就飞走了,从不留恋。
但是卢群拍到它们的时候已经是5月中旬,这几只青头潜鸭不仅没飞走,有两只还举止亲密,看似是在进行繁殖准备。
这也就意味着它们极有可能是要在武汉繁殖,而在6月的一天,人们确实找到了它们的巢穴,里面还有一窝蛋,之后武汉也被认定为是它们有可能的“最南繁殖地”。
而在此之前,在学界中普遍认为河北就是它们会到达的最南端的地方,河北和武汉之间相差了将近900公里的路程。
但是这次青头潜鸭的出现并不是一次偶然,在之后的近10年当中,它们几乎成为了武汉的“常客”,在这里安家落户。
而这些始终都离不开专家们的努力。
«—【·专家搭建浮岛·】—»
之后几年,专家们陆续观测到有更多的青头潜鸭来到了武汉,为了保住它们的栖息场所,曾经要被改造成田园综合体的渔场项目也被停止。
从观测到它们在武汉繁殖仅仅过去了3年,这里的青头潜鸭数量极达到了263只。
很多人还志愿加入了巡护队,在它们的繁殖期间加强巡护,保证它们的卵不被破坏,曾经的虾塘老板朱祥能也加入了其中。
2022年,武汉发现了第三处青头潜鸭的繁殖区域,就位于豹澥湖附近,而这里正是朱祥能的虾塘。
朱祥能此前一直都在这里养虾,但是他从来没有为了利益就往虾塘里投放饵料药物等,因此他的虾塘生态环境十分优良,水质清澈,这才吸引来了青头潜鸭。
并且朱祥能养的虾品质也好,这些正好也是青头潜鸭的食物来源,它们更是“赖”在了这里。
专家在观测到青头潜鸭有在这里安家的迹象之后,就找到了朱祥能想要在这里进行监测保护,而这也或多或少的会对他的虾塘产生一定的影响。
没想到的是,朱祥能十分大方,表示让这些珍稀的鸭子随便吃,虾塘里的虾那么多,它们也吃不了多少。
而朱祥能在了解到青头潜鸭之后,也对这种奇特的野生生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之后还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在每年的5到8月份,青头潜鸭进入繁殖季节,朱祥能就会架着小船在池塘里巡护,在他的保护下,大多数的繁殖巢里都孵出了小鸭子。
在不断巡护的过程中,朱祥能发现附近的一些其他的鸟类或者是同类的青头潜鸭之间经常会发生抢巢穴的情况,这对它们的繁殖来说是个麻烦。
为此他开始想办法解决,将在岸边的茭白丛移到水中间,然后用竹竿固定住,一个简易的适合搭建巢穴的地方就有了。
没想到,这些人工浮岛十分受青头潜鸭的喜爱,几乎每一个上面都有它们搭建的巢穴,知乎专家们也将这一方法推广,让更多的青头潜鸭可以有安身之所。
«【·青头潜鸭的保护·】»
近年来,经过保护措施的加强,青头潜鸭的数量逐渐回升,成为了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型例证。
它们不光是扎根在了无感,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它们的身影,比如此前它们从未出现过的青海。
还有在白洋淀,它们也有了要“定居”下来的趋势。
2024年6月21日,根据新华社新媒体报道,人们已经连续三年在白洋淀观测到了青头潜鸭的育雏行为。
在中国,人们能够越来越多的见到它们的身影,不光是青头潜鸭,还有其他珍稀鸟类的数量也在逐渐回升。
青头潜鸭是一种中型潜水鸭,体长约四五十厘米,体重一般在一到两斤之间,它们具有典型的潜鸭体型,短小的脖子、扁平的喙和强健的翅膀使其适合水域生活。
成鸟的外观非常醒目,雄鸟笔直雌鸟要更加艳丽,雄性青头潜鸭的头部呈亮绿色带金属光泽,背部为暗灰色,胸部呈深棕色,腹部为浅灰色,这些鲜艳的颜色使其在繁殖季节尤为显眼。
雌鸟则颜色相对较为低调,身体整体呈灰褐色,只有头部的颜色略带绿色或棕色,便于在栖息环境中伪装。
它们在水中游弋,与众多的鸟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之间,这样的画面令人新生欢喜的同时也倍感欣慰。
青头潜鸭的恢复不仅是保护鸟类的胜利,也是对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环境管理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的成功实践。
参考:
红星新闻《极度濒危物种!青海首次拍到“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全球种群数量极少》,2024-4-28
中国新闻网《“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为何眷恋武汉?》,2022-11-5
长江日报《落户9年,“国宝”青头潜鸭变身“武汉鸭”》,2022-10-29
极目新闻《青头潜鸭的“安居工程”》,2024-10-23
新华社新媒体《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连续三年在白洋淀育雏》,202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