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热闹非凡。当地村民在火红的灯笼下摆开宴席,随着锣鼓、唢呐声响起,跳菜表演者头顶托盘、口咬桌角、三翻三转……在乐声中腾挪跳跃,将彝家美食送上餐桌。

彝族跳菜,又称“抬菜舞”,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是一种礼节性风俗舞蹈,起源于古老的祭祀,长期以来一直在南涧彝族地区流传。当地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增加喜庆气氛,都要跳起这种舞蹈。舞者托盘起舞,舞姿多以旋转为主,时而刚劲,时而蹁跹。

如今,南涧县各村寨都有跳菜队,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彝族风情,文旅融合的形式既促进非遗保护,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2月7日,跳菜表演者在南涧县宝华镇拥政村表演。新华社发(适志宏摄)



2月5日,南涧彝族跳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阿本枝(中)在给孙辈传授跳菜技艺。新华社发(适志宏摄)



2月7日,跳菜表演者在南涧县宝华镇拥政村表演。新华社发(适志宏摄)



2月5日,南涧彝族跳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阿本枝(右)在指导小朋友练习跳菜动作。新华社发(适志宏摄)



2月7日,在南涧县宝华镇拥政村,跳菜表演者在进行口功上菜表演。新华社发(适志宏摄)



2月7日,在南涧县宝华镇拥政村,跳菜表演者在进行口功上菜表演。新华社发(适志宏摄)



2月5日,南涧彝族跳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阿本枝(右)在给孙辈传授跳菜技艺。新华社发(适志宏摄)

地理科普延伸阅读

云南南涧:彝族跳菜盛会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无数目光。这里,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更有着一项令人叹为观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跳菜。从地理的视角审视这场盛会,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更能深刻理解到地理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南涧彝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这里的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的群山,也有肥沃的河谷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彝族跳菜便是其中的瑰宝。跳菜,又称“抬菜舞”,是一种礼节性风俗舞蹈,起源于古老的祭祀仪式,至今在南涧彝族地区代代传承。每当宴席开启,跳菜便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礼仪,既表达对宾客的尊重,也为宴会增添了喜庆氛围。

从地理角度来看,南涧的地理环境为彝族跳菜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使得彝族文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得以保存和发展。同时,这里的自然环境也孕育了彝族人民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性格,这种性格在跳菜舞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舞者们头顶托盘,口咬桌角,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和悦耳的唢呐声,在宴席间轻盈起舞,将美食一一送上餐桌。他们的舞姿刚劲有力,又不失柔美蹁跹,仿佛是大自然中的精灵,在宴席间穿梭跳跃。

彝族跳菜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表演,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蕴含着彝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南涧的村寨中,跳菜表演者们总是如风似电,他们的每一次旋转与腾挪,都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讲述着彝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这种舞蹈不仅展现了舞者们的绝技,也将丰富的彝族美食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一一呈现给宾客,令人赞叹不已。

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南涧彝族跳菜逐渐走出了大山,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文化的重要纽带。越来越多的游客被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所吸引,纷纷前来南涧体验彝族风情。这不仅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南涧县各村寨都有跳菜队,他们不仅在节日庆典上表演,还走进校园、社区,将这一传统文化传承给更多的人。

从地理视野看南涧彝族跳菜盛会,我们不难发现,地理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发展和变迁。在南涧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彝族跳菜不仅是一项表演技艺,更是彝族人民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传递着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南涧彝族跳菜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舞者们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创意,使得这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南涧县也在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活动,将彝族跳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总之,南涧彝族跳菜盛会是一场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人文情怀于一体的盛宴。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地理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南涧彝族跳菜能够继续发扬光大,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桥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认识这片神奇的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责任编辑:程家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