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广为流传的说法:“正月不剪头,剪头害舅舅”,“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正月剃头死舅舅”,堪称是春节最悬疑的“亲情威胁”,乍一听,会让人摸不着头脑,理发和舅舅的性命怎么就扯上关系了,其实,这背后的故事是一场跨越300年的谐音梗,竟是一场谐音乌龙!




理发师这个职业,可以追溯到汉代,最早以理发为职业的理发师在汉代的时候才出现,到了汉代之后,才有了以理发为职业的人,但当时并没有“理发”一词,而是称为“待诏”‌,而南北朝时期,贵族子弟崇尚削发剃面,才出现了专职理发师‌。
在汉代之前是没有理发师的,因古人讲孝道,对头发的重视程度,远超我们现代人的想象,在古代,儒家伦理道德就是核心,据《孝经·开宗明义》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们的身体、毛发和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倍加珍惜,不敢轻易毁伤,这是孝道的开始。
而到了清朝,满族统治者强令男子一律剃头梳辫,颁发剃发令,要求所有男子必须剃发留辫,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而正月不剃头的说法就是来源于清朝的“思旧”,清军入关后推行“剃发令”,清政府强制汉人剃发留辫,在当时可是一项极具争议的政策,汉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向来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剃发留辫对于他们来说,是对传统和尊严的挑战。




然而,在强权之下,许多人不得不从,但在内心深处,人们对明朝仍有着深深的眷恋,有一些汉人为怀念明朝,就选择在每年的正月里不剪发,以此来暗喻“思旧”,思念过去的朝代和生活方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思旧”慢慢被误传成了“死舅舅”,这一谐音变化,让原本饱含文化意义的行为变成了一个略带荒诞的禁忌,但正是这种荒诞,使得这个说法流传得更广,甚至成了很多人正月拒绝理发的“铁律”。
“思旧”在口耳相传中逐渐演变成“死舅”,硬生生让舅舅背了黑锅,与其担心舅舅,不如提醒他少喝酒,喝酒不开车。

前些年还出现了一个荒诞的案例,说明这种迷信确实存在,一外甥正月理发后舅舅车祸身亡,舅妈竟然要索赔百万,但法院驳回了,判决“酒驾才是元凶,头发不背锅”,可见这种习俗不过是历史与迷信的“混搭产物”,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如今,正月不能理发的禁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存在,没有科学依据表明正月理发会对舅舅有什么不利影响,现在年轻人都不信这个。




那么,你相信这个民间禁忌吗?在正月里有剪过发吗?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评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