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CBA只有几位专职裁判,其他的大部分裁判员都是非专职的,说好听点,就是兼职裁判,说难听点,就是业余裁判。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咱们先说什么是专职?咱就通俗的讲,专职篮球裁判就是这个人以做篮球裁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以此收入作为自己主要的生活来源。那业余裁判就是自己有其他的本职工作(也可能没有),然后在业余时间做裁判,贴补家用。
简单来说就是钱和时间的事。
这里我也做个小调查,关注我的朋友应该很多都是裁判,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情况,就三个问题
吹了几年球
一周吹几场球
吹一场球多少钱
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因为其实虽然CBA没几个专职裁判,但咱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不少“职业”裁判。
我身边有几个好朋友,他们都没有固定的工作,就是每天到处当裁判吹比赛。水平相对低点的(一级二级)每天晚上吹吹约赛,或者吹吹村赛市赛省赛的小组赛,一晚上两三百的,一个月至少也能赚个七八千;水平相对高点的(国家级)吹吹WCBA,NBL,省赛,村BA的淘汰赛,再承接点比赛抽抽钱,一个月弄个小两万问题不大。
反正一年到头都是比赛不断,某种意义来说,他们只不过不是CBA的专职裁判,但是他们就是业余篮球界的“职业裁判”。
说到这里咱们可以稍微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觉得有两个点:
他们真的热爱篮球裁判这项工作
其他工作真的不好找
这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家也都看得到,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更难就业。有些专业和学历,你想报考的单位本来就很局限,竞争压力非常大。
所以很多人就选择去从事业余裁判这项工作,门槛低(二级三级裁判就能有球吹了),自由(白天基本没比赛,不用打卡),收入也还可以(主打一个走量),压力也没那么大,除了吹不好会被骂(那有啥?CBA裁判不也被骂,单场也没比你多挣多少钱)。
当然,这行也不好干,没有老师推荐,没有师兄带,你也不可能有比赛吹,毕竟干这行的人,他也很多啊。
业余裁判职业化,职业裁判兼职化,听起来民间职业裁判人数非常多,那为什么CBA专职裁判那么少呢?
大家应该都听过一个梗:“没办法,他给的太多了!”
找工作的时候,可能就是“没办法,他们给的太少了。”
众所周知,兼职裁判吹一场CBA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块钱,即便是做了专职裁判,年轻的那几位一年收入也没有很多。
CBA联赛的裁判员,绝大多数年龄都在30岁以上,主裁更是几乎都在40岁以上,这些人在自己的单位很多都已经是高级职称了,让这些人放弃收入稳定的高校编制,来选择这样一份钱挣得少,骂挨得多,甚至吹错一个哨就可能丢饭碗的工作,恐怕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吧。
有球迷说了,那就让CBA多给专职裁判点钱,高过体制内,比如年薪至少30万,就肯定会有人来了!可是找工作这个事,是双向选择。你什么水平?就像要高收入?你想要CBA给你给的多,你就得有足够的能力,你得确实吹的不错。你没那个能力,业余比赛都吹不明白,就算你想做专职裁判,人家CBA也不要你啊。
所以,虽然我们现在有非常多的职业业余裁判,但想成为CBA的专职裁判,还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吹CBA,要先在WCBA和NBL吹得很出众,才有机会去CBA。吹WCBA和NBL之前,还要在U系列比赛和学生比赛中锻炼。一个篮球裁判员想要成为一名CBA裁判员,这个难度绝对不会低于一个篮球爱好者成为一名CBA球员。
关注 /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