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老婆一起去看了《哪吒2》,老婆眼角挂着泪珠说:“我们就是现实中的申公豹,那么多人共情他。”
我说:“你是糊涂到家了,只见其表不见其里。”
申公豹,一个大反派竟塑造成了“寒门逆袭”的悲情人物,这“洗白”真洗成功了吗?
老婆共情申公豹的理由
老婆说:
一:寒门逆袭的悲情
“申公豹是一个出身妖族的豹精、他没有朋友,没有人帮他,靠着自己千辛万苦爬进了仙门,却始终受歧视的“小镇做题家”
他不就像我们现在职场中的边缘人吗?
你看我在公司每天卡位上PPT堆成了山,天天加班加到九十点,熬通宵是常事。
一年到头这样累死累活干,年底发年终奖还抵不上我们老总手表上的一个小螺丝。
你看剧中的申公豹,他曾是父亲的骄傲,弟弟的榜样,全村人的希望,他攒了那么多年,才攒了这么6颗仙丹,而仙人一出手就是整整9000颗。
我当年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全村第一考上大学的,也是全村人眼里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可进城这么多年了,混得像人过的日子吗?
二:身份认同的普遍焦虑
申公豹在电影有一句经典台词:“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就因为他是一个妖,自始至终都不被师父认可重用,即使他多么努力学习技艺,多么技艺高超也抵不过师兄姜子牙。
申公豹最经典的话:“我出身妖族,梦想成仙,山外的神仙都讲天道酬勤,妖若刻苦修炼,亦能登仙册,列金銮,可没有人告诉你,玉虚宫三千石阶的尽头是铁墙,铁墙上写着‘出身’二字。”
申公豹自从进入仙界对这种成见的认知是深刻和无奈的,甚至是绝望的。
这就像我们普通人现实中一直被人告知奉为圣语:“天道酬勤”,最终被一个“出身”摧毁最后一丝希望。
三:反抗者的悲壮
影片中,申公豹那最后一跳,可以说跳出了新高度,也让许多人直接泪目了。
申公豹以一己之力对抗三大龙王,他直接变身成了虽败犹荣的“孤勇者”形象。
当所有人都以为是申公豹屠戮了陈塘关时,他却偷偷保护了李靖夫妇,可见申公豹在复杂的人性面前是心存善念和人性底线。
综合以上三点原因,申公豹可以说就是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尤其是职场中的边缘人,所以说我们应该对他共情。
老婆说的理由,影片中渲染的煽情画面和对话,的确让每一个看影片的不得不动情落泪。
说实在话,在电影院看剧时,我也差点落泪,毕竟那么煽情的话,那么触碰人心的角色能不引起共鸣吗?
但是我们都被《哪吒2》引入了一个“陷井”,深陷其中,误入迷途。
真相真是这样的吗?别被电影的一些煽情手段而误导,只见其表不见其里。
我的观点是,申公豹不仅不值得被同情,反而应该被所有人唾弃。
为什么这么说?我来分析一下这其中原因。
我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寒门逆袭”走的路到底该怎么选择?
第一种选择,出生寒门,通过自身努力奋斗走上人生巅峰,反过来反哺底层人。
这样的人就比如我们的革命先辈们,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等是不是这样的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是不是他们争来的?
再比如当今社会中,胖东来超市老总于东来,京东老总刘强东,他们也都是寒门出身,成功后,却依然想着反哺底层老百姓。
像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尊敬学习的人。
第二种选择,出生寒门,为了一己私心贪念,踩着底层人上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这样的人,我不举例,你抬眼看看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多不多?
我再具体来分析一下影片中的申公豹这个角色。
第一,都说申公豹是“受害者”,真是这样的吗?
申公豹的一句台词揭露其本质:
“为了成为元始天尊的弟子,我给无量仙翁干了几百年的脏活。”
申公豹口中的“脏活”到底是什么?难道不就是干那些祸害底层人和底层妖族的事吗?你以为他还能干些擦桌子,扫地的脏活?
为了当元始天尊的弟子这个一己私利,居然连对自己同族妖的族迫害加以默认,更别说对人族了。
一个忘记出身,数典忘祖之辈也值得我们共情?假如这样的人能被共情,我当真怀疑华夏几千年流传的魂是不是错了?
申公豹的悲剧是罪有应得,悲剧是源于仙界歧视,这是谁的错?
可以说申公豹根本不是什么“受害者”,他反而是一个祸害妖族的“加害者”。
第二,申公豹是一个“反抗者”?
《哪吒2》在电影中想努力通过煽情台词和热血场面塑造申公豹是一个反抗不公的英雄化身。
比如在影片中申公豹“一人战三龙”,这是刻意放大了申公豹的悲情。
但是我们反思一下这种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什么样的后果?
还有人说他培养了敖丙这个好徒弟,可是他培养真正动机是什么?
难道不是夹杂着对自身价值的证明吗?这种“工具化”的师徒关系被浪漫化解读,是不是一种误导?这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申公豹自私的一面。
影片中试图将申公豹塑造为反抗者,但其行为缺乏连贯性:他既批判仙界不公,又依附于体制内权力(如无量仙翁),甚至参与压迫更弱势的妖族。这种逻辑矛盾使其反抗显得虚伪。
第三:申公豹是一个“得道者”?
申公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使用了一些不道德甚至邪恶的手段。他挑动龙王和天庭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的灾难和战乱,导致许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这难道也是正义之举,道德的化身吗?
可以说整个影片中对申公豹的“洗白”太过狭隘,也仅仅在影片某个片段,某句台词上勾引“不要钱的泪珠子”,一旦脱离影片片段,整个剧本根本没有认同感。
其实大家细想一下,《哪吒2》中的申公豹是不是和《人民名义》中祁同伟一样。
当年在看《人民名义》时,大家都说祁同伟如同《红与黑》中的于连一样。
申公豹,祁同伟,于连,三个角色都是出身底层寒门,为了一己私心,贪得无厌,为了爬升,所用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申公豹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祁同伟说:“改变命运的是权力不是知识,哪怕搭上我自己的性命,我也要胜天半子。”
申公豹说:“这些年我天天都用功,从没偷过懒哦。”
祁同伟说:“我是个农民的儿子,拼了命的想往上爬,却始终得不到公平的对待。”
祁同伟和申公豹一样出身贫寒,却有着强烈的野心和对命运的不甘。他们在经历了诸多挫折和困境后,性格逐渐扭曲。
如果你同情或者共情申公豹,那么请问你是不是也同情祁同伟呢?
祁同伟手上沾染了多少条无辜人的鲜血和性命?他成功后可曾有一丝想念着曾经那些和他一样的底层人?除了祸害底层人他干过什么?
申公豹这位身手不凡的角色,那就更别说了,他比祁同伟祸害人更厉害,一抬手那可不就是一两条人命,而是成千上万。
申公豹是否值得共情,取决于观众如何平衡对角色处境的同情与对其行为后果的批判。若仅将其视为一个“被命运碾压的奋斗者”,则可能陷入简化现实的误区;但若从中反思制度性压迫的根源,则这种共情亦可成为推动社会认知进步的契机。
你们说说这样的人值得被共情吗?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
《哪吒2》中除了底层人和妖族,还有一个是正能量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