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复涌“泉”记录⑫
泠泠清音入画来
——瓦罐泉一线探访
位于襄都区东汪镇百泉大道南侧、百泉鸳水公园北门西北方的瓦罐泉,日前修复完成,向市民敞开怀抱。立春时节的晨光中,清泉自古朴瓦罐汩汩流出,在青石池壁间奏响泠泠清音,为不远处老人晨练太极的画面增加了灵动的背景乐。
“小时候,我听爷爷奶奶说,瓦罐泉的水向来清澈甘甜,就算周边都是芦苇地,大家也愿意捧着瓦罐来这儿排队取水用。日子久了,泉边经常会见到各式各样的瓦罐碎片,人们就给它取了个应景的名字——瓦罐泉。在泉眼附近施工时,工人挖到的陶罐碎片也印证了这个说法。”东汪镇前晋祠社区居民王润莹说,对于瓦罐泉名字的由来,坊间还流传着另一个说法:此泉眼周围地质形状口窄腹宽,恰似一只瓦罐,故而得名“瓦罐泉”。
去年,得益于我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的稳步推进,复涌的瓦罐泉被人们发现。我市着手全方位打造提升瓦罐泉及其周边设施。石材砌就的泉池底部铺满了各色鹅卵石,清泉流淌其上,泛起粼粼波光。池边的景观墙上,采用烫金工艺写就的“瓦罐泉”3个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在池畔观泉的人群中,一个身着汉服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95后”的智纪元。她拿着手机边拍边说:“老辈人口中‘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胜景,总算不再是抽象的文字。”不远处,百泉复涌纪念馆中的立体沙盘上,起伏的山川、蜿蜒的河流、近两年相继复涌的泉眼,将百泉泉域全貌予以直观呈现。触摸式电子屏上,游客轻击“瓦罐泉”,不用出馆,就能在视频中一览窗外这眼清泉的真容。
瓦罐泉所在地曾经是城郊洼地,如今已成为集生态涵养、户外游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
夕阳西下,泉池重现明代诗人李京笔下“百泉竞涌珍珠翻”的场景。围观的游客纷纷按下快门,定格这唯美的瞬间。
作者: 邢台新闻传媒 中心记者刘瑞凤 丁邵一 王润恒
来源: 邢台日报 我看邢客户端
编辑: 范永吉 韩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