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中生搞不清楚一个基本问题,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你背了单词就相当于提升了英语的阅读能力,但是在高中背完3500词,也仅仅是提升了拆答案的能力。因为小学和初中阶段考的英语阅读题,以纯单词句为主。而高中以上的英语阅读,包括高考、PET、专升本、四六级、考研,考查的都是包含着词组短语的正常英语句子,所以背单词仅仅是入门水平。



背3500词,掌握程度达到看到英文可以条件反射说出中文意思,做高考难度的试卷一般可以达到80~110分这个区间之内。做英语阅读题,A篇有可能可以拿到满分或者只错一个,但是做BCD篇,基本上就是半猜半做。

丢分原因常见的有:

① 看不懂文章中的词组短语,按照单词字面意思产生了错误理解,恰好在选项中有一个匹配的答案,中了出卷人的计。

② 读文章不明所以,根据问题去找答案,看到关键字就选,可是题目中是单词,文章中却是短语,选到相同词的必错。

③ 选项中带有词组短语,按照单词字面意思去理解,感觉模棱两可,选不出来,瞎猜一个,丢分率压不住。



这些都是背完3500词做高考模拟卷,分数能够在80~110分段的高中生,常见的阅读丢分原因。从原因反推学习方法,你会发现,丢分的症结其实在于词组短语的掌握不好。

其实高考英语的阅读题没有太大的逻辑思维难度,我把任意一篇高考英语阅读题翻译成中文,当做语文来考你,只要阅读理解能力,有小学语文五年级的水平都可以拿到满分。所以我们缺的不是逻辑思维能力,而是词汇能力。

只不过大多数高中生不知道,在高中阶段,词汇不等于3500词,掌握3500词,只代表单词量达到了3500,但是词汇量远远不够。高考要考的词汇,是3500词以及3500词相关的用法。3500词相互组合产生的几万词组短语都在高考可以考的范围内。



当然,用穷举法去把3500词相关的所有词组短语都解决掉,是不太合理的。有些词组短语的考察频率比较高,有的就比较低。通过过滤筛选,我们可以减小范围,提升考试成绩的情况下,减少记忆的负担。

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有“高中英语1.5万考点”,作者把2300页的牛津高阶词典里面高考可能考的词组短语提取出来,整理成72页的笔记。并且用高考真题进行验证,在高考中出现的词组短语和固定用法可以保持98%的覆盖率,每年发布命中率分析报告,98%左右的命中率稳定维持了10多年。这些命中率报告本身也是研究高考出题方式的良好材料,值得仔细研究。

比如新高考全国一卷2024阅读B篇:



这些词组短语用“1.5万考点”作者发明的“睡眠记忆法”,一天背一页,两个月时间就能够背完一遍,之后每天坚持复习两页,循环巩固,能够记住50%以上,英语成绩就有机会突破130,英语阅读题的丢分率就可以控制在错1~2个之间,记住80%以上,基本可以无障碍,看懂英语阅读文章,阅读题就有机会拿满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