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国人的家国情怀与价值观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2025年这个蛇年新春,我们迎来了“非遗”版春节,为了展现各地丰富多彩的新春文化景象,呈现人民欢庆传统新年的幸福画面,激发文化活力,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进一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自1月24日起到2月12 日,中央宣传部文明实践局联合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共同发起“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系列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中国精神文明网作为承办单位,通过开设专栏、制作特别节目等多种形式,对全国各地的非遗展演、民俗体验、文化惠民活动、文化集市等进行了广泛的展播和报道,为传统春节注入了新的活力。
1月24日,活动承办单位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开设了系列活动的主话题#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话题一上线,便激发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和分享,阅读量突破了1200万,互动次数超过了30万。#显摆显摆你的春节怎样过##中国人过中国年#等子话题也成为了热议的焦点。
随着系列活动逐渐接近尾声,“春节新民俗十大热词”评选环节正式开启。通过深入分析微博、微信、抖音及人民网、中国精神文明网、学习强国、ai荔枝、荔枝新闻等网络平台上的互动留言及热度指数,与新民俗相关的20个高频热词脱颖而出。这些热词集中展现了2025年春节的新趋势。例如“‘非遗版’春节”,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在全球掀起共贺新春的热潮,各地开展的新春主题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潮汕英歌舞、秦淮灯彩、客家围屋酿米酒等众多非遗传统活动吸引了百万游客的目光,大批外国游客也前往打卡体验。这次的春节热词中,年轻人偏好的“分段式过年”也频频引发热议,将7天长假细分为探亲、旅行、宅家等多元化安排,有网民表示:“春节的意义在于团聚,但团聚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这种选择反映了年轻人更重视与家人的“情感质量”,而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团聚。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过年方式也在经历着变化,“电子拜年”利用科技传递温情,一段由AI制作的方言祝福视频让家里老人感受到了“内心的温暖”。而“虚拟庙会”则通过VR/AR技术,让百万网友无需出门即可畅游全国年市,科技感与传统年味的融合创造出独特的体验。同时,“春节观影”、“贴二次元春联”、“云游中国年”等词汇也在网友互动中频繁出现。
这些新兴的民俗热词,正是传统春节与现代生活“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既源于网友的创意表达,也反映了年俗的悄然变化。无论是非遗民俗的大放异彩、家庭团圆的新兴方式、还是科技融合的全新体验,这些都保留了春节的文化精髓,还融入了时代的创新元素。每一个热词背后,都蕴含着人们独特的春节记忆,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即日起,网友访问“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系列活动H5官方主页,即可从20个候选词中选出你心目中的“春节新民俗十大热词”,最终结果会在“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乙巳蛇年元宵节特别节目中揭晓,欢迎广大网友参与投票,让自己最钟爱的热词“C位出道”。
“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元宵特别节目播出时间:
2月12日
19:00-20:30 江苏综艺频道 江苏国际频道 ai荔枝 荔枝新闻同步直播
19:30-20:30 江苏卫视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