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是72年入伍的老兵,那年因为家穷被心上人的父亲赶出门,还被扔了一句“就你这样,一辈子也娶不到我闺女”。
的确我家穷得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七口人挤在一间漏雨的土坯房里。
所幸老天待我不薄,让我在最无助的时候遇到了参军的机会,也挽回了一段好姻缘!
01
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出生在苏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父母在生产队干活,一年到头都在田间地头忙碌,全家七口人挤在一间破旧的土坯房里。
屋顶的茅草因为年久失修,总是漏雨。
每逢下雨天,母亲就手忙脚乱地搬出家里所有的脸盆和木盆,摆满一地接雨水。
冬天的时候,北风呼啸着钻进墙缝,我和弟弟妹妹们只能裹着母亲用碎布片缝补的棉袄,蜷缩在铺着稻草的床上取暖。
那些棉袄补丁摞补丁,颜色深一块浅一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妹妹半夜被冻醒了,哭着说冷。
我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她盖上,自己只穿着单薄的衣服,一直抖到天亮。
最难熬的还是吃饭问题,生产队分的口粮根本不够吃,每顿饭母亲都要把粮食和野菜搅在一起煮稀粥。
春天挖榆钱、掐槐花,夏天摘苦菜、挖野菜,秋天捡野果、挖红薯,冬天就只能啃咸萝卜干。那时候,能吃上一碗白米饭都是奢望。
记得有一年春节,生产队给每家都分了一斤猪肉。
母亲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她把肉切成小块,和白菜一起包成饺子。
全家人围坐在桌前,看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连最小的妹妹都笑得合不拢嘴。
那一顿饭,我们吃得特别慢,生怕太快就吃完了。
父亲总说:“咱们家穷,但不能穷了志气。”他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着锄头下地干活。
即使是最炎热的夏天,他也坚持在地里劳作,晒得皮肤黝黑。我常常跟在他后面,看他弯着腰在田里插秧、除草。
生产队分工明确,但分到的工分太少,勉强能维持温饱。
有时候下工回家,看到弟弟妹妹们饿得直哭,母亲就把自己的那份粥分给他们。
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改变家里的境况。
在我们村子里,翠屏是出了名的漂亮姑娘。她的眼睛很大,笑起来弯弯的像月牙,说话声音轻轻的,就像春天的微风拂过稻田。
我们从小学就同班,每天放学后,结伴沿着田埂小路回家。
有一次,我们在田埂上发现了一窝刚出生的小野兔。
翠屏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它们柔软的毛,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
她说:“我们不能把它们带走,要让它们和妈妈在一起。”从那时起,我就觉得她特别善良。
春天的时候,我们会一起采野花。翠屏特别喜欢蒲公英,总说它们像是天上落下来的小太阳。
夏天,我们捉蛐蛐,用草茎编成小笼子养着。
秋天,一起去田里捡麦穗,翠屏总会把自己捡到的麦穗分给我一半。
冬天,我们在结冰的水塘边滑冰,她摔倒了,我就赶紧扶她起来。
慢慢长大后,我发现自己看她的眼神变了。有时在地里干活,一抬头就能看到她在不远处插秧。
她头上扎着白色的头巾,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
她也总是偷偷给我送水,水壶里还会放几片薄荷叶,说这样喝起来更解暑。
有时翠屏会把自己的鸡蛋省下来给我,那时候鸡蛋多金贵啊,她家里养的几只母鸡,每天下的蛋都要交公社。
她却总能想办法留一两个给我,说:“你干活太辛苦了,多补补。”我知道,这些都是她偷偷从自己嘴里省下来的。
我很想娶她,但是每次看到家里破败的土坯房,想到揭不开锅的日子,就觉得自己配不上她。
翠屏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常常对我说:“咱们年轻,只要肯干,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她的话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
那时候,我们常常坐在树下,看着夕阳慢慢西沉,稻田里泛起金色的波光。
翠屏会哼着小曲,声音清脆悦耳。我就静静地听着,心里想着以后的日子。
虽然生活艰苦,但有她在身边,连地里的活都不觉得累了。
这样的日子没能持续太久,很快就到了1971年。那一年,注定要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02
1971年的那个傍晚,我送完水回来,翠屏正在村口等我。
她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虑,轻声对我说:“爹已经知道我们的事了。”
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翠屏家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她爹是生产队的会计。
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很富裕的人家了。而我们家,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