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肖晓琳的那份临终遗言,许多人到现在恐怕还是另一副模样。
可正是肖晓琳刻骨铭心地临终遗言,才使许多人幡然醒悟。
除了临终还不忘点醒众人之外,肖晓琳的一生更是点拨了多位名人。
其中就包括“央视一哥”撒贝宁。
然而谁能想到,在央视叱咤多年的肖晓琳,却在退休5个月后,于美国儿子家中离世。
这不禁令人好奇,肖晓琳的遗言究竟说了些什么,以至于让世人铭记于心?
而她生前又有着怎样非同一般的经历?
01
每逢新春佳节,央视春晚无疑是众人关注的重点。
其中央视春晚主持阵容更是令众人翘首以盼。
不过今年的几位主持人倒并不那么令人意外。
毕竟任鲁豫、撒贝宁、尼格买提、龙洋、马凡舒五人的本领大家早已多次领教,实力更是毋庸置疑。
而在这其中,撒贝宁的出现则令许多网友直呼有看头。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撒贝宁是那个站在央视舞台上,光芒万丈的主持人,同时他的形象更是十分多变。
据悉,在各种综艺节目中,妙语连珠的撒贝宁,成为了“搞笑担当”,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北大还行撒贝宁”、“芳心纵火犯”等热梗更是火遍全网。
但除此之外,撒贝宁还有着严肃庄重的另一面。
要知道,在《今日说法》中,他的报道可谓是令众人直呼学到了。
同时正是通过这档节目,撒贝宁成功在观众间打开了名气。
但殊不知,对此却有网友直呼,撒贝宁会在央视如此成功,肖晓琳功不可没。
早年间,肖晓琳调入央视后,就主持了多档节目。
并且,她在节目里凭借冷峻的形象与专业的素养,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铁面美人”的封号也不胫而走。
不过在1995年,肖晓琳的职业生涯迎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彼时她赴美国交流学习了两年,这次经历让她顿时茅塞顿开。
回国后,肖晓琳发现国内的法制节目虽然有一定的受众群体,但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间油然而生。
那便是创设一档全新的法制栏目,而这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今日说法》。
然而,为了创办这档节目,肖晓琳可谓殚精竭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所幸,结果并未令她失望。
节目播出后,就深受观众喜爱,还在央视收视排行榜上初露头角。
但《今日说法》的成功,并非仅仅源于创新的节目形式,更在于肖晓琳独具慧眼,选拔撒贝宁担任主持人。
虽然当时撒贝宁拥有扎实的法律知识,但在主持方面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
此后,撒贝宁在《今日说法》的舞台之上迅速成长起来。
他巧妙地把法律知识与主持技巧相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故而深受观众的喜爱。
而在这其中,势必少不了肖晓琳的悉心指导。
可以说,正是肖晓琳的发掘和培养,才造就如今的撒贝宁。
但殊不知,如果不是当初肖晓琳的坚定,恐怕大家就看不到在主持行业如此优秀的她。
02
在高中时期,肖晓琳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高考志愿填报。
当时,以她的成绩,完全可以报考顶尖名校,就连老师都看不下去。
可肖晓琳心中始终怀揣播音梦想,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彼时,这个决定饱受众人反对,老师与同学们皆为她深感惋惜。
甚至,老师还直言不讳地表明,愿意出面为肖晓琳修改志愿。
然而,肖晓琳并没有动摇,她深知,只有北京广播学院才能让她真正实现自己的播音梦想。
正是基于此,才造就了后来在央视大放异彩的主持人肖晓琳。
不过在肖晓琳为事业拼搏的日子里,丈夫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默默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让她能够无后顾之忧。
但,由于工作繁忙,肖晓琳对家庭的照料微乎其微,对儿子的陪伴更是日益匮乏。
再加上儿子选择前往美国深造,这让肖晓琳更加思念儿子。
彼时,她唯有借助电话与视频方能与儿子维系联系。
尽管肖晓琳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始终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然而,命运却没有给肖晓琳太多的时间去实现这个愿望。
03
在央视兢兢业业工作近三十年后,肖晓琳发表退休演讲后,便正式“告老还乡”。
这一次,她总算得闲,得以尽情陪伴家人。
然而,偏偏天不遂人愿。
退休后没多久,她就感觉到身体不太一样。
起初,肖晓琳并未太过在意,只以为是寻常的肠胃问题。
可后续经过检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罹患结肠癌。
这个消息对肖晓琳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谁都想不到,她一直以来拼命工作,却在退休后迎来了这样的噩耗。
不过肖晓琳向来坚强,怎会轻易言弃?
后来她漂洋过海,前往美国求医。
在异国他乡,肖晓琳忍受着病痛的煎熬,积极配合治疗。
然而,癌症并没有因为她的努力而网开一面,甚至还下了狠手。
在退休五个月后,肖晓琳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在美国儿子的家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但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肖晓琳留下了26字遗言。
“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其实在现代社会,像肖晓琳这样为了事业而忽视健康的人不在少数。
许多人总是认为,年轻就是资本,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肖晓琳的遗言,提醒着我们,要在事业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
大家对本文还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