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8年9月17日,在安徽省博物馆工作的黄秀英,迎来了她一生中最为激动的时刻,谁都没想到,毛主席竟然会亲自去参观省博物馆。

这一天,身为讲解员的黄秀英慢慢的跟在主席身边,看着毛主席参观水箱里的那些鱼。

作为讲解员,她原本应该积极为毛主席讲解这些鱼的种类和相关信息,但却因为紧张,迟迟不敢讲话。



这时,毛主席走到一条鱼旁边,问黄秀英:“这鱼吃不吃人啊?”

听到主席这么问,周围的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而黄秀英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直接愣在了原地。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黄秀英又是如何回答毛主席的问话呢?作为毛主席唯一视察的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馆有什么特别之处?



主席莅临

安徽博物馆于1951年开始自筹建设,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为了给人民群众普及爱国思想,颁布了关于博物馆整顿的相关文案。

1956年,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后,安徽博物馆终于建成。开馆后,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其中包括了不少文学界和政界的人士,这些人在参观了博物馆后,都对这里赞不绝口。

经过各界人士的宣传,来这里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安徽博物馆的名声就更大了,甚至传到了全国。



1958年,对于安徽博物馆来说,是大放异彩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很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来到了这里参观,毛主席也是其中的一位。

毛主席的一生都在为了国家和人民忙碌,很少有外出参观的时间,而安徽博物馆,是毛主席生平唯一一次视察的省博物馆。



那天下午,博物馆的馆长带领着工作人员早早的就等在门口,大家只知道有领导人要来参观,但除了馆长外,谁不知道到这位领导人是谁。

过了不久,几辆小轿车缓缓朝着博物馆的方向驶来,停在了博物馆的门口。大家正在猜测究竟是哪位领导人来视察时,轿车门打开了,在大家的注视下,毛主席从车上走了下来。



看到此次来视察的人是毛主席后,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没想到,自己竟然可以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我们伟大的领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为自己能够为毛主席提供服务而感到光荣。

随后,在张治中等人以及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毛主席开始了这次视察。



当时,23岁的黄秀英负责这次的水产馆解说工作,她在博物馆工作了一年多,接待过很多革命老前辈,能力非常出众,因此馆长安排她来为毛主席讲解水产馆展品的相关信息。

在毛主席还没到之前,安徽博物馆为了响应中央的政策的号召,一大半人都去外面劳动了,黄秀英也在这其中,那时的她年轻又开朗,还能说会道,不管在哪里表现的都非常出众。

那天,馆长突然通知黄秀英回博物馆,她以为这次还是像往常一样,就是一次普通的解说工作。但到了馆内才发现,所有外出的人竟然都集合在馆内。



馆长面色严肃的说,有一个大人物会来馆内视察,所以大家需要认真打扫卫生,不能有任何差错。

当时,馆内的工作人员思想觉悟都很高,他们有着很强的保密意识,既然馆长没有说明这个大人物是谁,大家便也没有继续追问。

馆长通知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工作,不得擅自离开。



作为水产馆的讲解员,黄秀英原本应该遵从馆长的话,安生的待在水产馆,但听到了外面热烈的掌声,她还是好奇的离开了工作岗位,偷偷去外面看了一眼。

这一看不要紧,她发现这次来的人竟然是毛主席!只见毛主席走在人群中,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黄秀英的心情非常激动,她赶紧回到水产馆,调整好心态,想拿出最好的状态为主席讲解。

那么,毛主席为何会突然到安徽省博物馆视察呢?这一切,还得从那次的“安徽之行”说起。



安徽之行

新中国成立后,重工业设施在我国各个地区开始兴建起来,到了1958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进步,安徽省的工业化也渐渐出现了兴盛之势。

看到从基层报上来的经济数据,毛主席心里十分高兴,想起过去的这几年,自己一直都在“红墙”之中处理政务,便想着趁这个机会,去基层视察一次。



1958年9月,毛主席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来到了安庆,之所以第一站去安庆,是因为他想了解一下安庆钢铁厂和其他工业设施的建设。

安徽省的领导班子一早就知道毛主席要来,因此,当地的省委书记曾希圣和一众同志提前就已经等候在车站了。

毛主席下了火车后,向他们介绍起了和自己一同前来的各位同志,在这些同志中,有罗瑞卿、张云逸等革命老战士,还有张治中这样的前国民党高级军官。



说起来,张治中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徽人,这次随毛主席一起前来,看到自己的家乡如今变的越来越好,心中也不由的欢喜。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安庆的钢铁厂视察工作,曾希圣知道毛主席很关心钢铁的生产,还带领大家来到了安徽省委的“钢铁试验田”参观。



这个钢厂是安徽的重点建设项目,钢铁的日产出量能达到二十多吨。由于这次的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安徽省委的同志计划着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了解到情况后,毛主席很是满意,不仅给予了他们表扬,还看望了工人代表,询问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生活情况,在得知大家的生活都有保障后,才放心的离开了钢厂。



原本,毛主席的下一站是准备去视察水利工程,但却因为一次“闲谈”改变了行程安排,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9月17日,在视察完合肥钢厂后,一行人回到了省委的招待处准备用餐,在用餐期间,毛主席因为钢厂的建设,夸奖了当地的同志们,当地的同志听到夸奖都很开心。



随后,毛主席又问起了当地的历史,因为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安徽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而毛主席又对历史十分感兴趣,于是自然而然地就询问起了当地的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的情况。

对于主席的询问,曾希圣马上介绍了安徽省博物馆的相关事宜,毛主席听后非常有兴致,表示想要亲自去博物馆参观一番。

当天下午,在张治中和曾希圣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来到了安徽省博物馆视察。



好大一口鼎

那天,毛主席在博物馆参观了将近三个小时,不仅观看了钢铁产业的展品,还参观了农业、历史文物等21个展馆,每当观看一个展馆,他都会问一些相关的问题,兴致非常高。

在看到楚国大鼎时,毛主席好奇的问讲解员,这么大一个鼎,究竟是什么鼎?



讲解员解答到,这个时楚大鼎,在全国的出土大鼎中,属于体积最大的了,这个鼎能展览在安徽博物馆,可是经历了不少波折。

1933年,盗墓贼在楚幽王的墓中发现了这个大鼎,盗墓贼欲将其倒卖,但奈何楚大鼎的体积实在是过于庞大,因此没能倒卖成功。

后来,楚大鼎又流落到日本,后来又被运送到国内,在重庆、芜湖几经波折,最后终于来到了安徽博物馆。



毛主席听完后,忍不住感叹道:“好大一口鼎,就算是煮头牛也不成问题啊。”众人听到后哈哈大笑,参观的过程中气氛十分和谐。

此外,毛主席对青铜器也有所了解,当他看到商代青铜器“龙虎尊”时,随口就能讲解出关于青铜器的辨别知识,可见主席的知识面之广。



参观时,毛主席在一个玻璃展柜旁边停下了,这个展柜里面展览着一些竹节,讲解员解释道,这个是鄂君启节,就好比现在的“交通运输通行证”,是当年楚怀王颁发给给鄂君启的。

因为鄂君启节是在寿县出土的,毛主席不免想起了淮海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安徽省的双堆集战争进行的非常激烈,毛主席还专门询问了双堆集的具体位置。



关于机械工业的展品,毛主席也仔细地观看了,他看到一个八尺车床,便询问这个展品是不是在做样子。讲解员告诉主席这不是做样子的,并马上当众做了示范,毛主席这才放心的离开。

之后,讲解员还详细介绍了安徽在当时能生产的8立方米移动压缩机、高压合成机等一些器械,在当时那个缺乏专业设备的年代,能够做出来这些器械,足以见得安徽人民的智慧和毅力。



中途休息时,毛主席对曾希圣说道:“你们有一支侦察队,把别人的本领都学来了,别人有的你们有,别人没有的你们也不甘示弱,争取拥有。”听到主席的夸奖,曾希圣的内心很是自豪。

除了这些之外,毛主席对字画也颇有研究,在看到芜湖铁画家锻造的一幅对联时,毛主席指出其中有一个字下面掉了一捺。工作人员得知后,表示会尽快进行修补。



看完了这些,毛主席又去看了除四害展馆,这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工具,光是抓老鼠用的都有几十种,每一种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省除四害指挥部副指挥杨杰同志,详细介绍了这些除鼠用的工具,以及其他的一些稀奇的工具。在看到灭蚊的火焰喷射筒后,毛主席说道:“这是火攻!”展馆内,到处洋溢着大家的欢笑声。



这条鱼吃人吗

在主席参观期间,水产馆的黄秀英听到毛主席的声音隔着墙壁传来,而且声音越来越近,不一会儿,主席就来到了水产馆。

黄秀英激动不已,她赶紧走上前向主席问好,毛主席也十分和蔼的和她握手。一向活泼大胆的她,在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毛主席后,反而紧张的说不出话来了。

她失去了之前的那种从容不迫,那些原本说过很多遍的解说内容,此时也被忘得干干净净,她的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没有了平日里的从容。



就在她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毛主席已经走到了一个鱼类标本前,问黄秀英这个是什么鱼。面对主席的问话,黄秀英也是机械般的回答说,那个是中华鲟。

按照正常的解说流程,这个时候,黄秀英本该主动介绍中华鲟的相关信息,可现在的她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只是简单的回答了主席的问题。

她也并不是对业务不熟练,相反,她的工作能力很强,只是面对毛主席,她一时间将所有的东西都忘掉了。



面对黄秀英的回答,毛主席并没有不开心,而是继续问这条鱼有多重。黄秀英和上次一样,回答了一句五百多斤,就再也说不出来话。

中华鲟被称为“长江鱼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类,毛主席的知识覆盖面如此广泛,当真会对中华鲟没有了解吗?



其实,毛主席只是看出了黄秀英的紧张,于是想通过提问问题,来缓解她紧张的情绪。突然,毛主席问道:“小鬼,这鱼吃人吗?”

听到主席的问话,黄秀英愣住了,从来没有人问过这个问题,她一时没反应过来。随后,在张治中等人的笑声中,黄秀英才终于明白,原来主席是在和自己开玩笑,于是也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经过这一来回,水产馆的气氛也变得好多了,黄秀英也不像刚刚那么紧张了,她赶紧调整好状态,开始详细的介绍中华鲟的生活习性的信息。



讲解完后,毛主席为了鼓励她,还向她表示了感谢,这让黄秀英受宠若惊。经过这几分钟的相处,黄秀英已经被主席的亲切和随和所带动,终于不再紧张,可以从容地向主席讲解水产馆的其他展品了。

参观完水产馆后,在一片欢笑中,毛主席一行人离开了这个展区,继续向其他展馆走去。

看着毛主席离开的背影,黄秀英感觉非常的温暖,对于她来说,这次短暂的讲解,将是她一生都不会忘记的珍贵回忆。



后来,在毛主席即将离开合肥的时候,百姓们得知毛主席将要离开的事情,纷纷前去欢送主席。

那天,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但人民群众的热情不减,车道两边站满了人。大家惊喜的发现,毛主席没有坐在车内,而是笔直的站在一辆敞篷吉普车上。

合肥的群众看着这个带领大家把日子过的越来越好的人,激动的呼喊着:“毛主席、毛主席......”而黄秀英,当时也在这送行之列中。

那天,人们红着眼眶,拼命的挥手,呼喊着毛主席,向毛主席传达这发自肺腑的敬意。



结语

如今,距离毛主席视察安徽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即便过去了这么久,那些见证过这个场景的人,都还能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每一个细节,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都好像发生在昨天。

现在的安徽,已经修了崭新的道路,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但大家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要铭记这些为我们披荆斩棘的革命先辈,我们要带着先辈们的志向砥砺前行。

中国在发展,吾辈当自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