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民

在我国航天领域有“航天四老”说法,他们分别是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和梁守槃;其中,任新民是最后一个离世,2017年2月12日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任新民,祖籍湖北省谷城县盛康镇任家湾,1915年12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县。他1937年考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造兵系;毕业后,任兵工署重庆21厂技术员、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助教和讲师等。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8年9月,被美国布法罗大学机械工程系聘任为讲师。

他1949年8月回国,任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据任新民撰文回忆,“我和航天结缘于一封电报。1952年,我在华东军区军事科学室担任研究员,突然有一天,一封电报通知我去北京。在那里,陈赓将军接见了我,希望我参与协助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的工作,当时我从美国回国不到3年。”


1935年,任新民在南京中央大学读书时与同学合影(右二)


“航天四老”(左起)黄玮禄、任新民、屠守锷、梁守槃

1956年,归国不久的钱学森开始组建中国导弹的专门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邀请任新民一起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任新民欣然答应。从此,任新民开启了自己与中国航天事业共生、共荣、共奋进的“航天人生”,也与钱学森结下了一生“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此后,61载的“航天人生”,任新民创造了中国航天史的多个纪录:他曾领导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并先后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航天界尊称为“老老总”、“总总师”。

其中,尤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意义重大。当时任新民作为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从总体方案到各分系统,他都深入现场亲自对各种技术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校核、审查和落实,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用长征一号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使中国掌握了研制多级运载火箭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任新民和妻子虞霜琴


任新民放卫星

当年的“五一”劳动节,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钱学森、任新民、戚发轫等参加第一颗卫星工程研制的代表。当时,任新民躲在人群后面,被周总理发现了,说到:“任新民同志,请到前边来,不要老往后边躲,你的座位在我这边。”总理还向主席介绍说,“他就是我们放卫星的人”。这让主席为之赞叹:“了不起啊,了不起!”

2008年,93岁高龄的任新民接受采访、谈起了上述接见时,说:“接见是在晚上进行的,西哈努克亲王在场。当时,我们科研人员组了一个团。接见时,我恰好就在后面……航天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个人的作用很小很小,只有集体协作才会有所成就。”

面对记者时,任新民爱说的一句话是:“其实我没什么好写的,我一辈子只干了这么一件事。”当记者询及任老中国航天“总总师”的美誉时,他淡淡地说:“只是大家一时的玩笑而已,都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