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的最新声明,毫不掩饰地揭露了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型外交”带来的全球政治风险,特别是对欧洲的深远影响。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资源交换协议”暴露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丑陋面目,将全球局势推向了一个新的危险边缘。朔尔茨的批评不仅是对特朗普单边主义的愤怒回应,更是对欧洲当前在全球格局中屈从美国霸权的深刻担忧。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从一开始就显露出其赤裸裸的交易本质。美国不再以道义或战略为基础,而是以资源和经济利益为杠杆进行全球博弈。在特朗普的视野中,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家间的合作和冲突都可以通过“交易”来解决。这种外交方式表面上可能为某些国家提供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但实际上,它摧毁了全球信任,瓦解了国际体系的基础。这一点,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资源交换协议”便是最具象征性的例子。

乌克兰作为全球资源竞争的重要参与者,尤其在稀土、铀和钛等战略性矿产的储量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朗普巧妙地将乌克兰的资源置于谈判桌上,要求泽连斯基“以资源换援助”,换取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表面上,这似乎是一个理性的外交交易,但深层次的风险却令人不寒而栗。泽连斯基如果屈从于这种交易,将不可避免地将乌克兰置于美国全球战略的掌控之下,不仅丧失政治独立,甚至可能变成全球资源博弈的牺牲品。



对于德国及整个欧洲而言,特朗普的这一举动无疑加剧了它们的处境。尽管朔尔茨公开批评特朗普“非常自私,非常自我中心”,但他的话语充满了无奈与焦虑。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引擎和政治中心,表面上展现出道义上的立场,支持乌克兰并拒绝与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妥协,但实际上,它依然在美国的阴影下摇摆不定。即便在乌克兰问题上,德国也未能脱离美国的战局,而是继续奉行美国主导的外交政策。

朔尔茨的批评虽然尖锐,但却也无力反击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行为。欧洲,尤其是德国,早已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棋子。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不仅限于“以资源换军事援助”,它背后所体现的是美国不再以合作与共赢为导向,而是将每一个国家的利益视为交易的筹码。这种极端的做法,将全球经济带入了一个新的危机:全球资源被美国一手掌控,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被逐步瓦解,国际秩序的稳定性岌岌可危。

更令人担忧的是,朔尔茨的批评并没有对特朗普的做法形成有效的反击。德国作为欧盟的核心,在全球博弈中本应发挥更为独立的作用,但它却依旧在美国面前表现得软弱无力。美国的威胁不断升级,特朗普的政策如同暴风骤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而欧盟则依旧无法在这些压力下形成统一且强有力的回应。无论是德国,还是整个欧盟,面对特朗普的强硬态度,缺乏足够的战略定力和独立性,表现出的是妥协与软弱。



这场博弈的最直接受害者,除了乌克兰之外,还有欧洲。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外交”不断逼迫欧洲站队,甚至牺牲自身利益来换取美国的军事保护和经济援助。正如朔尔茨所言,全球经济本应建立在合作与互惠的基础上,而特朗普却将其当作了一个威逼利诱的工具。特朗普不仅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更通过加征关税、破坏全球贸易体系,将国际合作推向了边缘。这种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注定会加剧国家间的敌对情绪,激化矛盾冲突。

对于欧洲而言,面对特朗普的霸权主义,它需要警觉:是否还要继续被美国牵着走,亦或是勇敢地走出自己的独立外交之路?朔尔茨的言辞尖锐,反映了欧洲在当前局势下的深层困惑与恐惧。欧洲是否能够彻底摆脱美国的控制,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立场,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倘若继续无所作为,欧洲无疑将陷入特朗普外交政策带来的深渊,成为美国战略利益的牺牲品。

更为严峻的是,欧洲当前缺乏形成独立力量的内部动力。尽管法国和德国曾多次呼吁建立更为独立的欧洲外交政策,但在美国的压力下,欧洲各国仍旧处在美国主导的战略框架内,无法形成合力,遑论应对全球范围内的挑战。即使是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动力和政治支柱,它仍然未能摆脱“美国优先”政策的束缚。在美国的威逼之下,欧洲只能低头,屈从于美国的霸权主义,无法发挥应有的全球领导力。



而这种妥协与软弱将给整个欧洲带来长期的战略损害。无论是乌克兰、还是其他任何被卷入美国全球战略的国家,它们都可能失去自己的国家主权和战略自主权,沦为美国全球利益的工具。美国的全球战略不再以合作为基础,而是完全依赖于交易与威胁,这种冷酷的外交方式,最终将摧毁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合作精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