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发生了山体滑坡,打破了网络的宁静。

从现场的视频看,声如雷霆,伴随着大地的剧烈震动,山体轰然倒塌,泥土、碎石和植被如洪水般倾泻而下,瞬间掩埋了山脚下的民房。



截止目前,30余人仍处于失联的状态,zf已经权利组织,将200多人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天灾的突然降临,让无数人陷入了悲痛之中。



“一开始以为是地震,大家都往外跑,后来才发现是山体滑坡。”当地村民回忆起事发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他描述道,滑坡发生时,整个村庄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撕裂,山体从高处迅速崩塌,泥土和碎石如巨浪般席卷而下,瞬间吞噬了周围。

从现场视频中可以看到,原本郁郁葱葱的山坡已经变成了一片裸露的土,植被被连根拔起,半座山体几乎消失不见。



灾难的降临并非毫无预兆。据村民介绍,事发前当地已经连续多日降雨,土壤含水量饱和。一位村民说,自己的家当时就离山体滑坡的地方不远,但是自己的姑父一家就在山上,当听到山体滑坡后,他立即赶到了现场看姑父一家。

到达的时候,就剩下了姑父的弟媳,得知当时他们一家四口感觉出来山体要滑坡,意识到危险后,就立即往外跑,当时弟媳忘了拿手机,就又赶回了屋子里面。

就在这时候,只听到轰隆巨响,他们三个人都被掩埋了进去,只有弟媳一个人幸免于难。



灾难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调集了应急救援、消防、公安、交通、医疗等多支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川煤队、中国安能专业救援队等专业队伍也紧急驰援,携带生命探测仪、无人机、边坡雷达等先进设备,展开地毯式搜救。



救援现场,时间就是生命。消防救援人员利用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对废墟进行逐层搜索,标注关键点位,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生命迹象。与此同时,边坡雷达和无人机实时监测山体稳定性,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从未熄灭。救援组织设立了临时安置点,调配了应急发电机、棉帐篷、救灾床和棉被,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安置点内,志愿者们忙碌地为受灾群众分发食物和饮用水,医护人员则为受伤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医疗支持。



尽管灾难带来的伤痛难以抚平,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让受灾群众看到了希望。一位村民感慨道:“虽然家没了,但人还在,这就是最大的幸运。”

筠连县山体滑坡的发生,再次敲响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警钟。初步研判显示,此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持续降雨和地质条件脆弱,导致高位山体滑坡转化为碎屑流。

专家指出,山区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监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自动化监测系统等,提高预警能力;

二是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组织救援;三是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普及地质灾害防范知识,让群众在灾害来临时能够及时避险。



天灾无情人有情,祈祷他们平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