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尹锡悦时隔两周再度走出首尔拘留所,在支持者“释放尹总统”的高呼声中踏入了宪法法院,参加弹劾案的第五次庭审。不过,这场庭审的关键并非尹锡悦本人,而是三位“统一口径”的军方证人,即前首都防卫司令官李镇雨、前韩军防谍司令官吕寅兄、前国情院第一次长洪长元。他们的证词与数月前截然相反,不仅将责任全盘推给前国防部长金龙显,更否认尹锡悦曾下令“逮捕国会议员”,直接动摇了弹劾案的根基。国会原本视为“铁证”的证词一夜之间化为泡影,直接都无语了。


此次庭审前,外界普遍认为,三位军方高官的证词是弹劾案的关键突破口。去年底,李镇雨、吕寅兄、洪长元在接受检方和国会听证时,均承认尹锡悦直接下达过“强硬指令”,这些证词成为弹劾案的核心证据,可是在2月4日的庭审现场,三人却“集体翻供”了。

李镇雨率先表态,声称戒严令“不违宪”,因为尹锡悦通过公开媒体宣布,符合“程序合法性”;吕寅兄则推翻此前“尹总统多次私下讨论戒严必要性”的说法,改口称命令来自前防长金龙显;洪长元则紧随其后,坚称士兵仅负责“维持治安”,从未接到逮捕议员的指示。这不就等于是说,总统合法下令、我们依法执行、而责任全在金龙显吗?这还让国会如何将“内乱罪”证据链指向尹锡悦?


一方面,尹锡悦阵营在春节期间动作频频,执政党高层密集探监以示支持,代总统崔相穆动用否决权挡下针对尹锡悦的“特检法案”,釜山还有万人集会声援总统。这些信号表明,尹锡悦虽然已经身陷囹圄,可政治能量并未消散。另一方面,前防长金龙显的“背锅”姿态耐人寻味,早在1月23日的第四次庭审中,金龙显便与尹锡悦保持“证词同步”,此次更被三人指为“唯一责任人”,这肯定不是简单的巧合。

有分析认为,尹锡悦团队可能以“司法交易”换取了关键证人的改口。韩国《刑法》规定,证人若因证言面临刑事风险,有权保持沉默。李镇雨在庭审中以“避免自证其罪”为由拒绝回答提问,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此外,三位证人均被解除职务,未来命运与弹劾案结果深度绑定,如果尹锡悦幸运脱罪,他们或许能借“服从合法命令”的名义减轻处罚;反之,则可能沦为“替罪羊”。

面对证人的临阵倒戈,国会方只能是无力和无语。根据韩国宪法,弹劾总统需满足“严重违宪或违法”标准,且举证责任完全在国会,可是尹锡悦案的特殊性在于,其争议焦点是“戒严令的合宪性”,但如何界定韩国《宪法》第77条“紧急状态”却存在模糊空间。


要知道,这场“弹劾拉锯战”的结局,很可能将决定韩国未来十年的政治走向。如果尹锡悦成功脱罪,可能会刺激保守势力进一步扩张,甚至推动强化总统权力;要是弹劾通过,进步阵营或将借势推动军政改革,削弱总统特权。无论结果如何,现在证词已经明显沦为政治工具,根本没有一点所谓“民主”的精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