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8日,四川宜宾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2组发生的山体滑坡事件,10户民房被掩埋,30余人失联,这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与无尽的悲痛。这一事件,也让一个问题再次摆在我们面前:为何要选择在山脚下建房?
从常理来说,山脚下建房似乎是一种颇具风险的选择。就像我们知道,山体滑坡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它一旦发生,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根据地质专家的研究,山体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其内部结构可能变得不稳定,特别是在雨水的冲刷、地震的影响或者人为活动过度干扰等因素的作用下,山体滑坡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而山脚下,恰恰是山体滑坡的必经之路。
然而,很多村民选择在山脚下建房,或许真的是出于无奈。有调查显示,在一些山区,可供建房的平整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在筠连这样的地方,可能大部分平坦的土地已经被用于耕种或者其他公共用途,村民们为了有一个安身之所,只能选择在山脚下开辟出一块小小的宅基地。而且,山脚下往往水源相对充足,靠近山林也便于获取柴火等生活资源,这些现实的因素都促使村民们向山脚下聚集。
但是,这种无奈之举背后隐藏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就拿这次筠连山体滑坡来说,那些被掩埋的民房瞬间就消失在泥土之下,失联的30余人可能正处于生死边缘。当我们看到周边村民和救援人员在危险的山体下紧张施救,而山体还不时地有滑坡发生,那是一种怎样揪心的画面。这就像是在玩一场危险的赌博,村民们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山体不会滑坡,而这种赌博的胜率实在是太低了。
我们不能总是等到灾难发生后才去后悔。在规划建房的时候,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山区居民的引导力度。比如,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扶持,鼓励村民到更安全的地方建房。据了解,在一些地方,政府会提供一定的建房补贴,引导村民到集中的安全居住区域建房。同时,在地质勘查方面也要加强,明确标识出山体滑坡高风险区域,严禁在这些区域进行建房等活动。
对于村民自身来说,也要提高风险意识。不能仅仅因为眼前的便利就忽视了潜在的危险。要知道,房子是要住一辈子的,是一家人的避风港,这个避风港如果建立在危险的山脚下,就随时可能被摧毁。这次筠连的山体滑坡事件应该成为一个沉痛的教训,让大家重新审视在山脚下建房这一行为。希望在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房子建在安全的地方,不再让这样的悲剧一次次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