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745字
阅读预计7分钟
作者|宁胜男
本期编辑|郭好嘉
本期审核|范家菀
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图源:“世界知识”微信公众号
2024年12月26日,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去世,享年92岁。作为一名“技术型官员”和第一位成为印度总理的锡克人,辛格曾于上世纪90年代力挽狂澜,带领印度走出经济危机,一手设计并主导了印度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经济改革,他也被称为“印度经济改革之父”。其改革对如今的印度有何影响?
一、危机之时出任财长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印度经济陷入严重“双赤字”危机。在内,政府财政赤字高企,国民经济失调,通货膨胀率横亘在15%的高位,民生艰难;在外,国际收支逆差攀升,资本持续外流,外债不断累积,印度在国际上陷入告贷无门的窘迫境地。1991年5月初,印度国家外汇储备仅剩十亿美元,甚至不够维持两周的进口支出。危机之时,1991年6月,辛格出任印度财政部长,在总理拉奥的支持下,设计并主导了印度的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经济改革。
辛格在担任财长之前,历任央行行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总理经济顾问等数个关键经济职位。他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任职,谙熟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因此在担任财长之初,辛格着力缓解财政和外汇危机,采取了包括向IMF借入资金、抵押央行部分黄金储备从而借得4亿美元贷款、推动卢比贬值20%纾解外汇压力等措施,其后又压缩政府支出,削减公营企业和国防开支,调整税率、扩大税收收入。到1993年,印度基本实现财政稳定,从“揭不开锅”的危机中缓过气来,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也得以快速恢复。
更为关键的是,辛格还主导了印度的一系列制度性变革。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东亚经济体渐次崛起,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但此时的印度经济仍深受许可证制度、计划经济体制和内向型发展模式的束缚,潜能被压制。对此,辛格认为印度应实行一整套制度性改革,“努力将印度转变为适应市场需要的外向型经济”,其改革措施主要有三。一是为经济“松绑”,放松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和干预。具体措施包括取消绝大多数工业领域的许可证制度,解禁公营专营领域,推动公营企业改革,降低政府在企业持股占比,允许私人投资和外资进入更多部门,取消《垄断和限制性贸易法》对投资和生产的上限规定。二是鼓励国际贸易与投资。大幅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取消进口许可证等限制措施,积极鼓励出口,大力吸引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培育计算机软件等优势出口产业,推动印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三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使印度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减少政府对银行系统干预,提高银行和金融体系效率,批准建立新的私人银行并允许其引入外资。向所有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股票市场,放宽外国资本进入印度渠道,推动议会通过《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法》,推动建立透明、便捷和有效的资本市场。
二、试图兼顾公平,但无力根除贪腐
辛格主导的经济改革以促进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自尼赫鲁时代开始,印度效仿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试图以政府全方位指导和参与经济生活来实现“自力更生”与大国梦想,并提高贫苦大众的生活水平。 对比而言,改革时代的印度实现了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更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视竞争和经济效益,以经济的可持续高增长来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试图以此消除贫困、改善底层民众生活状况,真正实现印度的自力更生。
虽然受到西方经济学训练,但辛格并非是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他出身贫寒,对印度经济民生有着深刻了解,重视分配问题。2004年首度出任印度总理后,辛格充分吸取了拉奥政府和前任瓦杰帕伊政府在经济高速增长时被选下台的教训,注重使广大民众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红利。辛格一方面延续执政党印度国民大会党的传统,扩大对食品、化肥、燃料等民众生活必需品的补贴规模,另一方面强调以法律形式确立国家分配政策,推动议会通过数部法律。其主导推动的代表性法案包括:2005年规定成年公民享有“工作权”,保障7.2亿农村人口“每个家庭每年都能获得至少100天工作机会”并领取政府发放的工资的《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案》;申明6~14岁青少年享有免费义务教育权利的《教育权利法案》;承诺向印度8.34亿贫困人口每月提供五公斤廉价配额粮食,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食品安全计划的《国家食品安全法案》。
但是,辛格任总理时,尤其是在2009~2014年第二任期内,印度贪腐盛行,他也被印度国内舆论诟病为“软弱总理”。作为一名政治家,辛格无力约束党内同僚和政治盟党,在他执政后期,印度频频爆出电信腐败案、英联邦运动会腐败案等一系列重大贪腐丑闻,辛格本人也曾因涉入煤矿开采权等问题而受到腐败调查。
三、为继任者确立经济施政方向
辛格主 导的经济改革推动印度由内向型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开放的市场经济体,使印度经济发展摆脱了长久以来踟蹰慢行的“大象速度”,成为令全球瞩目的新兴经济体。 到1992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就由上一年度的1.1%升至5.5%,此后长期维持中高经济增速。 据世界银行数据,在本世纪的前20年,印度经济增速最高纪录是辛格任上2010年的8.5%。印度民众的生活也得到显著改善,1991年改革前,印度的绝对贫困率(以世界银行2.15美元的贫困线标准衡量)长期维持在50%左右,到辛格卸任的2014年,这一比重已经降至18.8%。辛格主导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还促使印度上下达成发展共识,为继任者确立了经济施政方向。 不论是瓦杰帕伊政府还是莫迪政府,都在沿着辛格时代确立的自由化、市场化轨道治理经济,注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效率、引进外资,试图持续推动印度经济取得高增长成绩。
辛格对印度影响巨大,虽然其政府曾爆出数起贪腐丑闻,但如今斯人已逝,印度各界普遍对辛格持正面评价。正如印度总理莫迪在社交媒体上悼念辛格时所说的:“他出身寒微,成长为受人尊重的经济学家,历任不同政府职位,包括财政部长,在我国经济政策领域留下影响多年的深刻烙印。”
作者简介:宁胜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转载自“世界知识”微信公众号2025年2月8日文章,原标题为《宁胜男:“印度经济改革之父”辛格如何让“大象跑起来”》。
本期编辑:郭好嘉
本期审核:范家菀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更多内容请见↓
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