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防军事频道披露重磅消息:在福建舰尚未正式入列之际,我海军航空兵已运用运-7运输机在陆基模拟甲板展开高强度训练,为新型舰载机编队培养飞行人才。这标志着我国第三艘航母形成战斗力的关键进程正加速推进。



航母甲板向来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要在200米长的钢铁跑道上驯服数十吨重的钢铁雄鹰,堪称刀尖上的芭蕾。变幻莫测的海况让飞行甲板时刻处于三维运动状态,飞行员必须在目视参照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依靠菲涅尔透镜助降系统完成"人机一体"的精准操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舰载机着舰时必须保持战斗速度,一旦尾钩未能挂住四道阻拦索中的任意一道,必须在3秒内完成复飞操作——这种"生死时速"的考验,造就了中国海军特有的"尾钩精神"。

值得玩味的是,央视春节特别节目披露的福建舰最新画面中,飞行甲板末端显露出数道新鲜轮胎擦痕。军事观察家分析,这极可能是空警-600预警机进行"触舰复飞"训练留下的印记,暗示着我国新一代舰载预警机的技术验证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海军装备专家透露,福建舰即将展开的第七次海试或将上演"舰机协同"重头戏。除已完成电磁弹射测试的歼-15T、歼-15D外,隐身舰载机歼-35与空警-600的组合备受期待。其中,被誉为"海天鹰眼"的空警-600尤为关键,它将彻底改变中国航母编队的作战样式。

作为航母战斗群的空中指挥中枢,空警-600相较现役直-18Y预警直升机实现全面跨越:其搭载的数字化有源相控阵雷达,对空探测半径超过500公里,可同时追踪300个目标;对海探测距离达200公里,配合数据链系统可将战场态势实时同步至整个航母编队。这意味着中国航母战斗群的防空预警圈将前推至第一岛链,对掠海突防的隐身反舰导弹形成"单向透明"优势。



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我军正同步推进配套装备研发。虽然运-7运输机尚不具备上舰条件,但通过陆基模拟着舰训练,已培养出首批具备大翼展舰载机操控经验的飞行员队伍。值得关注的是,空警-600采用的折叠翼设计、强化起落架等技术,为后续发展固定翼舰载运输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技术复用策略将大幅缩短新型保障飞机的研发周期。

从电磁弹射系统通过极端工况测试,到舰载机体系化训练全面铺开,福建舰的每个技术突破都在重塑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随着舰机协同测试的深入推进,这艘承载着民族复兴梦想的国之重器,即将迎来属于它的历史性高光时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