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无论大人还是小孩,磕磕碰碰、割伤、擦伤,或多或少都留下小伤口。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出家里的消毒药水,进行消毒。市面上的外用消毒药水,种类繁多,有常见的酒精、双氧水、碘伏,还有老一辈喜欢用的红药水、紫药水等等。我们该如何选择?
酒精
酒精(乙醇)其分子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可穿过细菌表面的膜进入细菌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脱水变性而凝固。酒精的浓度不同,作用也有所不一样,常用的是75%乙醇。然而,酒精存在着一定的刺激性,在皮肤破损、黏膜处不宜使用。
含碘制剂
碘分子能快速透过细胞壁,通过形成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导致蛋白合成困难和细胞膜改变。常见的有碘伏和碘酒。
(1)碘酒又称碘酊,是碘与碘化钾溶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用碘酒涂抹皮肤消毒作用2~3分钟后必须用75%酒精脱碘。否则,因为碘酒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伤口遇到碘酒会感到非常的疼痛,还会破坏正常的组织,让伤口恢复缓慢,留下的疤痕。碘酒主要用于皮肤消毒,不可消毒黏膜,如破溃皮肤、眼睛、口腔部位等。
(2)碘伏是碘与聚乙烯吡络烷酮在水溶液中结合形成的不定型结合物。碘伏与碘酒的区别在于碘伏溶解于水中,而并非酒精中,故刺激性小,可用于皮肤、体腔、黏膜等部位的消毒。在用药后,也不需要用酒精进行脱碘。碘伏的杀菌速度虽慢于碘酒,但效果更为持久。
双氧水
双氧水是一种氧化性的消毒液,当其与伤口接触时,双氧水会分解并产生氧气,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可用于消毒,对坏死组织有清除作用。此外,双氧水还有一定的止血效果。临床上常用于需要清创的严重伤口,以及有坏死组织和脓液的伤口。对较深伤口中的破伤风杆菌及口腔中的厌氧菌效果较好。
季铵盐类化合物
季铵盐是一大类结构复杂多变的化合物,其中烷基苯扎氯铵(苯扎溴铵)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如创可贴又名为苯扎氯铵贴。其抗菌活性主要是吸附细胞胞浆膜,随之出现低分子细胞质缺乏。
红药水
红药水,又叫红汞,其含有重金属汞,汞离子解离后与蛋白质结合,从而起到消毒的作用。一般用于浅表创面皮肤的消毒,但因为其穿透皮肤的作用较弱,抑菌效果较差,且容易受到有机物、碱性环境的影响而降低消毒效果。汞及其无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隐患,使用红药水时需注意:不可大面积的长期使用,以免汞中毒;不可与含碘的制剂,如碘酒、碘伏一起使用,以免形成毒性较高的碘化汞。
紫药水
紫药水,又叫甲紫,主要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且可在黏膜、皮肤表面凝结成保护膜而起到收敛作用。其杀菌效力介于红药水与碘酒之间,临床上多用于表浅创面、溃疡及皮肤感染,如小面积烧伤、湿疹、疱疹、咽喉炎、鹅口疮等。然而,国内外有文献指出,甲紫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紫药水不可用于化脓性的创口,也不宜与红药水、碘酒一起使用,以免药效降低。
一审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药学部 马嘉龙
二审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药师 罗红英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冯卓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