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出所料,张兰、汪小菲炸号了。先是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公告,宣布无限期封禁汪小菲、张兰等多个抖音账号。紧随其后,微博方面也发布公告,暂停张兰微博直播功能。就此,由徐熙媛(大S)去世引发的舆论海啸正式开始衰退。
媒体报道截图
有必要说明的是,两则公告均直指“利用逝者恶意炒作营销”,“博流量、蹭热度”等行为。虽然平台在姿态方面看起来很“在商言商”,但是其中所守护的立场却与“逝者为大”依然一脉相承。从某种意义而言,这其实算一次“社会的胜利”。
实际上,徐熙媛(大S)与张兰、汪小菲过去如何,现在如何,对于舆论也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过去的事实和现在的事实确实能比对出到底谁真谁假;不重要的是,事实在信息差和价值观面前,什么都不是。
要知道直到现在,关于封禁张兰、汪小菲,舆论层面也是“撕裂”的,就跟前几天舆论层面的各站一队一样,谁也不听谁说。各方只是用自己的成见在呼喊着、嘶吼着。就好像徐熙媛(大S)代表着什么,张兰、汪小菲又代表着什么。
可是从一件事情的生命周期来看,人没了,号没了,便基本意味着喧嚣吵闹是暂时的,并将很快消散,而真正的熙熙攘攘才是常人的世界。然而大家有没有发现,封号容易,缝合太难。支持封号的一方说“要用良心判断”,不支持封号的另一方却说“要用逻辑思考”。于是你说“做人不能泯灭人性”,结果他却说“人家带货招谁惹谁了”。
如此厮杀几个回合后,我们便会发现,信息差让人群自动列队,价值观让彼此变得面目可憎。所以,作为平台方面,封禁或许只能代表一种态度,至于问题本身,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会形成更深的“撕裂”。
另外说回平台下场,我们有必要掰扯一下平台的规则立场和平台的下手尺度。截至目前来看,各家平台都是基于张兰汪小菲在平台上“有没有出格操作”,有的话就封禁,没有的话保持观望。我觉得这一点将“政治正确”和“在商言商”平衡得恰到好处。
基本没有跑出“利用逝者恶意炒作营销”,“博流量、蹭热度”这个前置设定。至于有的是无限期封禁账号,有的只是针对直播功能暂停,就属于平台下手尺度问题了,并且这个事情的确很难做到绝对平衡。
而且不得不说的是,这是难得一见的非上峰力量统一调度的封禁。也就是说,这开启了一种平台价值判断的尝试。过去无论是商业考量,还是舆论断案,都觉得平台要中立,挑事者只要不违法犯罪,一切交给舆论本身去解决。
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信息横流的时代,舆论是来不及思考的,更来不及判断。如此之下,舆论对流会引爆价值对冲,如果信息平台不进行必要的干预,“群众的眼睛会加速走向飞蚊症和白内障”,直到走路撞上电线杆,才知道生活的真和人性的善有多么重要。
而在非信息流的时代,虽然信息差也会导致价值观天壤之别,但是各方想走向“撕裂”局面,却是不太容易的。一方面大家很难直接对话,另一方面列队式的群体站队很难形成,最多也就是局部小打小闹,并且最终会走向被时间沉淀出的真相。
换言之,当下的超级平台已经不只是提供场地的中间人,还必须扮演维护秩序、捍卫真相、守护良善的掌局者。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秩序被利用,真相被掩盖,良善被践踏。所以,封禁“张兰汪小菲”只是手段,真正紧迫的是缝合“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