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誓言,一辈子事业”,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对祖国最无私的奉献。
他是国之栋梁、功勋显著,隐功埋名三十载只为效忠祖国。
他不求回报、坚定信仰,为祖国的核潜艇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月7日,中国船舶对外发布了一则讣告:“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享年99岁。
新年伊始,本是喜庆之时,没想到却传来了黄老逝世的噩耗。
他离世的新闻公开后,人们纷纷留言哀悼以表惋惜和痛心。
演员黄晓明也公开悼念表示“演绎黄老的故事是我作为演员的至高荣耀”。
黄旭华院士不仅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还是“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他带领科研团队从零开始自主研发核潜艇,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让中国成为了拥有核潜艇国家之一。
2024年2月是黄老先生最后一次露面,一代功勋坐着轮椅、插着管子,看到这一幕着实心酸不已,让人泪目!
一、隐“功”埋名30载,终生报国不言悔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为了研发出核潜艇,隐功埋名三十年,从未有过任何怨言。
正如他接受采访时所说“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
黄旭华、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四位院士,是我国研制第一代核潜艇的4位总师。
如今,这张合照变成了永远的黑白色,4位总师已全部离世。
在那个物资匮乏、落后的年代,中国始终记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眼看着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不断产生威慑力,毛主席立马决定“制造核潜艇,哪怕是花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于是一群满身热血的年轻人率先站了出来,成为了“中国核潜艇”的开山鼻祖,其中就包括黄旭华。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既没有图纸也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只能靠想象。
核潜艇什么模样、核潜艇内部结构如何,对这些信息一无所知。
可以说当时黄旭华等人像“瞎子”一样,不断摸索不断修改不断测试。
但即便如此,这些功勋前辈依旧没有放弃。
既然前方无路可走,那就直接闯出一条路出来!
为了研发出核潜艇,他们每天废寝忘食地计算、画图、搞测试。
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算出了几万个数据。
用最“笨”的办法来解决最尖端的问题,这就是他们团队攻坚克难的制胜武器。
当西方国家还在为封锁技术沾沾自喜时,黄旭华等人已经突破最关键、最重大的七项技术。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全国人民都为之振奋!
从此,茫茫海疆中终于也有了中国的“钢铁蛟龙”。
然而,这些成就却是他们隐姓埋名三十年换来的。
即便是最亲的父母,也不能透露,平时只能通过信件联系。
二、舍小家为大家,深刻诠释“忠孝两全”
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化建设非常落后。
周边许多国家都对我们虎视眈眈,不断地施加核威慑。
为了振兴祖国,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
而黄旭华就有幸成为了,第一批研制团队人员之一。
黄旭华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
上小学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飞机时常盘旋在上空,家乡更是饱受轰炸。
从那时起,少年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精忠报国的种子。
“想轰炸就轰炸,视人命如草芥,毫无道理可讲。”
他在心中暗暗立誓,将来一定要科学救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年少的梦想,在成年后终于有机会实现。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实现了报效祖国的梦想。
当时支部书记同他谈话,提前告诉他这份工作保密性极强,要做好“无名英雄”的准备。
黄旭华听后毫不犹豫地回答“愿意接受组织的一切安排。”
此后的30年,黄旭华和家人彻底断联,专心搞核潜艇研发。
由于工作特殊、保密性极强,黄旭华也不能说他在干什么、在哪里工作。
渐渐地,亲戚邻居便给他扣上了“不孝子”的帽子。
这30年来,他没有回过一次家,更别提孝敬父母。
黄旭华本人也说“长时间不联系,同他们的关系也逐渐淡化了”。
甚至连他父亲去世,他都无法回去奔丧。
如此一来,家人和亲戚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大,纷纷指责他是一个“白眼狼”“不孝子”。
直到1987年,黄旭华才终于为自己正名。
原来大家口中的“不孝子”,竟为祖国做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黄旭华母亲再次见到儿子时,已经93岁高龄。
两个人望着对方的白发,陷入了沉默,心中更是有千万句话难以开口。
被问及是否愧对父母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人们常说忠孝不能两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三、国之栋梁、功勋显著、精神永在
回顾黄旭华等人开展科研工作的不易,大家都不约而同提到了1988年那次深潜试验。
深潜就意味着要向更深的海域里下潜,越深肯定就越危险。
当时美国进行深潜试验时,就因突发事故造成129人全部死亡。
从这个数字就足以看出,这项试验的危险指数有多大。
一时间,参与试验的人员都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
在下潜之前拍照留念,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凝重,有些人甚至连遗书都写好了。
作为总师的黄旭华看到这一幕,心中自然是五味杂陈。
他也不想此项试验有生命危险,可中国核潜艇事业要想往前迈就不得不走出这一步。
最终,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和工作人员一同下水,共存亡!
那时,黄老先生已经64岁了,可妻子也意外地支持他这个决定。
身为总师,就要以身作则,妻子也全力支持他的选择。
随着潜艇慢慢下沉,大家能清晰听到海水挤压的声音,心中十分忐忑。
然而黄旭华却十分坦然,十分冷静地记录试验数据,还能指挥潜艇下潜深度。
当潜艇出水成功出水的那一刻,全国上下都为之沸腾。
自此之后,中国便一举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打击力量的国家。
而身为总师的黄旭华,也成功荣获了“中国核潜艇之父”这个称号。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他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但他并没有远离核潜艇事业,而是继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传给了芊芊学子。
当别人问他会不会累时,他却表示“自己一点也不累,愿意为国家奋斗到最后一刻!”
黄老上次公开露面是2024年2月份,当时是亲友为其庆祝百岁诞辰。
从照片可以看出,当时的黄老已经无法独立行走,只能依靠轮椅,鼻子里也插着管子。
不过他的精神却十分矍铄,看着大家来给他庆祝百岁生日,也是格外高兴。
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表示还会继续投身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中。
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他来说就是自己存在的价值,完全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虽然黄老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结尾:
无私地付出,让国家无恙!致敬,人民的功臣!
黄老先生,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最后,祝愿黄旭华院士一路走好!
信息源: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