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滑雪时不慎遗失手机,找到后发现相册多了一段可爱的视频,视频中的两位姑娘身穿滑雪服,开心地对着镜头说:“手机丢了吧?记得拉好拉锁,给你放前台了,拜拜!”新华社报道此事后,两位姑娘在归还手机时留下的有趣“彩蛋”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这么暖心的画面,害我看了好多遍!好喜欢现在的年轻人!”“这就是中国人的一个缩影,丢的是手机,收获的是温暖!”“这个社会真的好可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好温暖!”……评论区里各式称赞留言持续刷屏,全网见识了青岛年轻人的“幽默式善良”,各平台累计点赞量超百万,热度居高不下。今天,记者联系到了这两位善良热心的青岛姑娘,她们是朱珺麟和曲潇仪。
朱珺麟(左一)和曲潇仪(右一) 摄影 陈小宁
“妈妈终于不拦着我滑雪了!”朱珺麟打趣地说道。因为滑雪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朱珺麟没少听过妈妈的唠叨。受寒潮影响,青岛今天仍然寒风刺骨,但两位姑娘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温暖的笑意。
捡手机的事情发生在大年初七,当天朱珺麟和曲潇仪两人来到青岛南山滑雪场滑雪,滑至一段难度较高的雪道,两人跳上了恰好经过的压雪车随之上坡。到了坡顶,朱珺麟从压雪车跳下时突然留意到车底有一部灰色的手机静静地躺在洁白的雪层上,距离压雪车的轮胎只有十公分左右。见状,她赶紧提醒了一下压雪车的工作人员,便麻利地把手机捞了出来。
谈及拍摄视频的原因,两人相视一笑,“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这么做过,感觉挺有意思,当时其实也没多想,就顺手拍了个视频。”朱珺麟说。朱珺麟和曲潇仪因滑雪结缘,刚认识的时候,两人的滑雪技术还处在入门阶段,今年冬天是她们一起度过的第二个雪季,两人已经开始尝试滑雪的高级动作,频频出入于青岛各大滑雪场。“对于滑雪的人来说,丢东西特别常见,我们在滑雪场捡到过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直接送到失物招领处,这次一时兴起拍了个视频,没想到会在网上有这么高的热度。”曲潇仪说。
“那个男生发布视频的第二天,我就在网上刷到了,一看这不是我俩嘛!大数据真的是太'恐怖'了。”朱珺麟对于这次奇妙的缘分感到不可思议。两位姑娘都表示,捡到手机送去失物招领处,对于她们来说,这是再也平常不过的小事。目前,丢手机的男生和她们取得了联系,表达了未来若有机会,希望能一起去滑雪的意愿。这个由遗失手机开启的故事,正在数字时代特有的叙事方式中,创造了新的社交可能。
“滑雪两年无人问,一捡手机天下闻。”朱珺麟调侃道。自朱珺麟在评论区“认领”了捡手机视频的创作者身份以后,大量网民涌入了她的抖音账号。短短一两天的时间,朱珺麟的抖音账号粉丝从原来的300多涨到了2万,作品累计点赞量也飙升至5万。朱珺麟自称“搞笑女”,平时就喜欢和朋友开玩笑,除了滑雪,冲浪、钓鱼也是她日常热爱的活动。目前,朱珺麟抖音发布的几条作品的评论区,几乎都是看了新华社报道赶来的“大部队”。既有“善良的人运气不会太差,给你点赞。”“希望雪场都能像你这样,热心又可爱”等暖心评论,也有“你我本无缘,全靠捡手机视频。”“记得拉好拉锁!”等幽默玩梗的评论。一条短视频引发的网络互动,展现了年轻人独特的网感和新媒体时代的生活方式。这种借助新媒体平台分享生活点滴、传递正能量的方式,正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用创意和热情,为传统的好人好事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也让温暖和善意在网络空间中得以延续和放大。
青岛的温暖故事向来有着动人的连续性。2023年1月,退休老人李刚波捡到一个男士手提包,里面有手机、手表、银行卡、购物卡、车钥匙等物品,总价值达十多万元,当天气温零下8度,他愣是在原地等了4个小时,最终将包归还失主;2024年6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阳台附近的海域,一名老人在深水区被汹涌的暗流卷住,情况十分危急,千钧一发之际,“青岛大姨”卞秀芹挺身而出,她毫不犹豫地冲进海里,不顾风浪汹涌、能见度较差的恶劣环境,奋力游了200多米,成功将被困老人营救上岸;今年2月,青岛平度女孩崔家榕捡到十万元现金,主动归还失主,拾金不昧的事迹被央视频、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微博等连续传播,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这些不断发生的暖心故事,正如海浪般层层叠叠地冲刷着城市文明的海岸线,是青岛城市文明最生动的注脚和底色。
掌上青岛记者 李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