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2月的一天,收到党组织最新指示的朱老总,与陈毅一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踏上支援广州起义的路程。走到一半,突然听闻广州起义已经失败,部队便在广东韶关停下,做短暂休整和训练的同时,开会商讨接下来该怎么办。
部队停止行军的这段时间,蒋介石发现了问题:怎么朱德在国民党部队里?当时朱老总打着国民党第16军的旗号行事。16军是范石生的部队,他与朱老总私交甚笃。
蒋介石调兵遣将,准备将朱老总拿下,提前收到消息的范石生,向朱老总做出预警,催促他去别的地方。范石生还暗中提供三个月的军饷、军需和弹药,朱老总感动不已。
为了部队的安全和不连累范石生,朱老总当即化名王楷,跟陈毅一块率领部队,转入湘南,组织暴动。当时朱老总打的还是第16军140团的旗号。
跟随朱老总的南昌起义余部共有八百余人,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意志坚定、心向革命的好同志。在宜章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部队轻松取下宜章县城,进行暴动。
1928年1月23日,正好是农历除夕,朱老总率部正式进驻宜章县城,并对部队进行改编,自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相应的苏维埃政府和农军也成立了。
这一消息的传出,对湘南人民而言,无异于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各县群众欢欣振奋,做好随时暴动的准备。朱老总和陈毅趁热打铁,迅速行动起来,在湘南各县燃起革命之火。
湘南革命形势一片大好,黄克诚等人在永兴县板梁村,抓住从宜章逃出的挨户团残部,夺取他们的枪弹,举行暴动。
朱老总于2月16日,率部打下耒阳县城,聚拢起一支超两千人的武装部队。这支部队不仅人数多,枪也多。正当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由于“左”倾盲动错误的影响,出现“大烧大杀”的命令指示(即“杀尽土豪劣绅,坚壁清野,烧尽大道两侧民房”)。而当时,敌人的镇压部队也即将开来。
黄克诚对“大烧大杀”的命令,很不理解,坚决反对。可是他反对没有用。大敌当前,“大杀”将土豪劣绅彻底推向对立面,多生事端,分散我方有限的力量;“大烧”也不得农民的心。
其实“大烧”就是“乱烧”,黄克诚的哥哥也是农民,他悄悄对弟弟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烧房子呀?这么多、这么好的房子烧掉了多可惜啊。就是那些坏地主的房子也不应该烧掉,你们可以分给穷人住嘛。”
后来黄克诚在永新县委开会讨论如何执行“大烧大杀”指示时,站出来明确反对,建议县委不要执行这一错误命令,直言“烧房子不得人心,这样做太危险了。烧掉了人心,我们怎么立足”。
黄克诚因此遭到严厉批评,被指责犯下“右倾”错误。相关负责人还以组织名义,命令他烧掉永新县城,如不执行,将受严厉处分。黄克诚知道,这个“严厉处分”意味着什么,不是坐牢,就是杀头。
黄克诚无奈之下只好执行,但不是完全执行,只让烧县衙、祠堂、庙宇等地方,其余的民宅和商铺,严禁波及。
原本欣欣向荣的革命形势,就此急转直下。出现骚乱后,陈毅、黄克诚等有识之士,虽说采取种种措施,极力平定和改善,但属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最后在蒋介石6个师的正规军,南北齐进的“围剿”下,轰轰烈烈、本该带出更多革命火种的湘南暴动失败了。
朱老总和陈毅分析过当前敌我情况,及借鉴南昌起义余部南下失利的教训后,认为跟敌人硬拼是对革命的不负责,决定率部暂避锋芒,主动转移,向毛主席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靠拢。
4月28日,朱老总、陈毅率领的八千余众工农革命军,与毛主席在宁冈砻市顺利会师。在庆祝会师的大会上,毛主席和朱老总做重要讲话。听到毛、朱的讲话,黄克诚心潮澎湃。
暴动部队到井冈山后不久,又被上级命令返回湘南打游击。作出这一命令的背景是:井冈山根据地负担不起这么多人。回去打游击的结果是:八千湘南子弟兵,伤亡殆尽,只留下少部分留在井冈山的干部和活下来的少数部队。
回湘南的暴动部队,最好的时候打下郴县县城,但很快就被集结兵力的敌军夺回。黄克诚也是回湘南打游击的部队一员,他亲身经历了这一切。这血一样的教训,他刻苦铭心一辈子,悔恨半生。他后来常常在想,要是部队没回湖南,去了其他地方,革命会怎么样。
多年后陈毅告诉黄克诚,毛主席是坚决反对部队再回湘南的,原因是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再加上过去的群众基础不复存在。但是毛主席当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只得任由之山。这让黄克诚深深感叹毛主席的先见之明。
黄克诚晚年撰写回忆录时,仍不忘湘南暴动,深切怀念这些早早为革命捐躯的先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