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于王扶林像是一个文化符号,深深地与王扶林链接在一起,而王扶林之于《红楼梦》则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且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王扶林在拍摄《红楼梦》中所坚持的很多原则,放在今时今日的演艺圈都是具有学习和参照的标杆,但是在众多红楼演员当中,王扶林却只对差点扮演王熙凤的演员乐韵“言语苛刻”,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选角大胆 海选素人

王扶林接任翻拍《红楼梦》的任务,在当年也算是临危受命,1981年中央电视台将四大名著翻拍的决定告诉王扶林时,王扶林决定第一个翻拍的就是《红楼梦》,而此时他已经53岁了。



从1981年决定翻拍到拿到央视广电的许可,这期间又过去了两年时间,真正开始进入编剧环节时已经是1983年。

在编剧环节王扶林就已经同时进行演员的选角,由于此次翻拍是全国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演绎四大名著,拍的好是为日后其他几部名著做个模板,当然拍的不好也会让制作团队陷入众矢之的。



王扶林顶着重重压力还是做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决定,就是所有参演人员全部启用新人,最好是一点演出经验都没有的,即便是有也是不太出名的。

这个决定放在任何时期都是非常大胆冒险的举动,本身翻拍名著的前途就是未知的,而冒险用没有经验的演员,更是让这个未知增加了更多的风险。



但是在王扶林导演心里,则认为既然是第一次尝试,干脆就将“冒险”贯彻到底。

于是王扶林在北京西郊香山干休所内,专门设立了“红楼演员培训基地”,让所有入选红楼梦的演员都要经过统一的训练。



于是在1983年到1984年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很多素人演员来了又走,走了的又有新的面孔再补上空缺。

这其中话务员的“迎春”、皮鞋厂流水线女工的“妙玉”、饭店服务员“赵姨娘”都从这里不断诞生。

对于配角王扶林都坚持一个个把关,更不用说作为主角的演员了。当时林黛玉的角色就选定了两个,而王熙凤的演员角色当年也暂定下来了三个。



后来成功出演的邓婕就不用多说了,还有两个也都是荧幕新人,但是最初最让王扶林导演满意的就是乐韵了。

恋爱脑 香消玉殒

乐韵当年进组的时候刚满十七岁,不仅样貌出众,即便是穿着便服身上都有一股“王熙凤”的风格。



全剧组上下看到乐韵眉眼间透露出的精神气时,还没试镜也没试装,大家就都认定这就是最符合王熙凤的演员了。

王扶林在看到乐韵的定妆照后,也认定了这个“王熙凤”。



当年邓婕也是一心想要扮演王熙凤,但是当她看到乐韵的妆造那一刻,自己都没有信心去角逐。

就是这样一个“天选之女”的角色,却在最紧要的关头被乐韵弃之不理,更是让王扶林气得大骂“草包一个”。



1984年《红楼梦》正式开拍前,所有的演员几乎都确定下来,由于乐韵的退出让邓婕不战而胜,成功拿下了“凤姐”的角色,当然她也没有辜负这个角色,更没有辜负导演对她的期望。

然而对于乐韵的突然离去,外界开始议论纷纷。



乐韵留下的借口是因为乐妈妈认为王熙凤这个角色不太讨喜,认为乐韵演了这个角色后,势必会影响将来的前途。

但实际上乐韵拒绝《红楼梦》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爱上了有妇之夫罗烈。



只是当时的乐韵并不知道罗烈的真实身份,她却被罗烈的花言巧语,以及罗烈的香港艺人身份所哄骗。

乐韵向往罗烈为她编织的爱的梦境,她跟随罗烈到香港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富人的生活,以为可以在香港飞黄腾达。



然而谎言终究是谎言,现实中的罗烈并没有他口中吹嘘的成功,自己都还朝不保夕更没办法实现乐韵的事业和未来。

乐韵到香港很久后,才接演了一些边边角角的配角戏份,所赚的钱根本不够支撑自己在香港的开销,而生活中的大部分费用,全要依靠罗烈的补给。



而此时罗烈依然隐瞒着自己结婚生子的现实,但乐韵的身份却突然被罗烈妻子得知。

当对方上门追打乐韵时,罗烈却突然转变嘴脸,站在自己妻子一边,一起指责痛斥乐韵。



一顶莫名其妙的“小三”的帽子,就这样被扣在乐韵头上,看清现实后的乐韵本还有翻身的机会,那就是趁早离开香港,或许回到内地的演艺圈还有机会翻身。

然而当年毅然决然离去时的样子,仍然历历在目,为了面子乐韵不愿向现实低头,她只好自己在香港演艺圈寻找安身立命的机会。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然而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的乐韵,来香港全靠罗烈的哄骗,和罗烈在一起时也没能把握住机会,一心只想嫁给罗烈。

更为悲惨的是,在自己离开罗烈前,乐韵却将母亲接到了香港,那时两个人还没有分手,乐韵以为母亲可以过来陪伴自己,却没想到母亲一来却看到了自己最狼狈的时刻。



如果是真心爱乐韵,或许这时候乐妈妈会带着乐韵离开伤心地,然而想必乐妈妈也是个爱慕虚荣之人,看到乐韵深陷困境还不断地言语刺激着乐韵。

在乐韵最困难的时候,乐妈妈一句句的责难,一句句地冷嘲热讽终于将乐韵推向了无限深渊。

1995年乐韵忍受不住重重压力,在和母亲大吵一架后,从十三楼的出租屋里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28岁的生命。



1987年《红楼梦》播出,他的成功直到今日都无人能够超越,他的成功想必乐韵也早就看到了,可是一切都为时已晚。

王扶林导演在后来的采访中提到,乐韵是他最满意的“王熙凤”,但没想到乐韵却是一肚子草包。

王导的埋怨或许并不是真的说乐韵没读过书,而是对她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发泄。这就印证了如果一个女人只有美貌而没有头脑的情况下,那么这个美貌的皮囊将会成为这个人一生的灾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