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南联盟的夜空被炸弹撕裂,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废墟燃起熊熊烈焰。
三名中国记者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那一刻,中国举国愤怒。
美国的解释是“误炸”,可谁都明白,这种“误炸”不过是超级大国的惯用伎俩。
面对挑衅,中国没有像某些国家那样立刻开战,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更难走,却更有未来的路。
国际政治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拳头硬才有话语权。
百年前,西方列强炮火开道,撕碎了中国的尊严。那时候,我们再愤怒,也无力反击。因为实力不够,反抗就是送死。
但世界不是静止的,落后并非没有翻身的机会,关键在于有没有决心和耐心。
1999年的中国,正在摸索自己的道路。改革开放刚刚取得成效,经济腾飞才露出苗头。面对美国的轰炸,我们愤怒,但更清楚:一时冲动,可能让所有的努力付之一炬。
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对我们不放心。
他们先是封锁我们,让中国在贫困中挣扎。后来,看中国开始追赶,又试图用“接触政策”影响我们的发展方向。可当他们发现,中国走出了自己的路,而且走得越来越稳时,焦虑就变成了遏制。
1999年,正是美国的“单极时刻”,他们在全球横行霸道。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猛,他们坐不住了。轰炸大使馆,不只是“误炸”,而是一次赤裸裸的警告——别想太快崛起!
可是,中国的选择,让美国始料未及。
面对大国欺压,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立刻反击,一种是隐忍蓄势。
1999年的中国,军事实力远远落后美国。那时候,美军的航母战斗群环绕全球,高科技武器领先一代,卫星侦察和精确打击能力无人能敌。如果中国当时选择对抗,结果只会是自损八百,甚至让发展进程倒退几十年。
忍耐,不是懦弱,而是智慧。
这不是妥协,而是一场更大的布局。中国要发展,要崛起,就不能被眼前的怒火冲昏头脑。
美国那一炸,炸出了中国军 队加速现代化的决心。
1999年,我们还没有完整的预警卫星体系,没有全球作战能力,甚至连精确制导武器都刚刚起步。可是今天,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军事的前列。
高 超音 速导弹?有了!
航母编队?有了!
隐形战斗机?有了!
卫星导航系统?有了!
全球反介入作战能力?有了!
如果今天再发生类似的挑衅,中国的反应绝不会像当年那样克制。因为,我们已经有了说“不”的实力。
美国曾经以为,中国不敢反击是因为胆怯。
但现在,他们终于明白,中国当年选择忍耐,是因为那时的我们还不够强大。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1999年的中国。今天的解放军,已经不是1999年的解放军。如果美国再敢挑衅,迎接他们的,将不再是愤怒的抗议,而是让他们刻骨铭心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