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田龙玉出生在1893年。那一年,全国上下遭受了一场罕见的严寒,史称三百年来最冷的一年。

田家本就清贫,这场天灾更是雪上加霜。但即便如此,田龙玉的父亲竭尽所能地呵护着他的女儿。在那个年代,匪患横行,官兵扰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一次,村子遭到一伙不明身份的队伍袭击。枪炮声震耳欲聋,火光映红半边天。父亲一把将她抱起,用自己瘦弱的身体紧紧地护在身下。田龙玉吓得紧紧地闭着眼睛,只感觉到父亲的身体在剧烈地颤抖。

战乱的日子里,食物变得异常珍贵。田龙玉经常饿肚子,能吃上一口饱饭就已经是最大的奢望。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她身材瘦小,面黄肌瘦,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矮小许多。村里的孩子们都长得壮实,活泼好动,而田龙玉却像一棵瘦弱的小树苗,在风雨中摇曳。

1908年,田龙玉十五岁,正值豆蔻年华。田家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父母主将她许配给邻村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出嫁那天,田龙玉穿着一件勉强算得上体面的红色嫁衣。

她的丈夫是个老实人,勤劳肯干,对田龙玉也算体贴。婚后不久,田龙玉便怀孕了。十月怀胎,她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然而,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田龙玉产后身体虚弱,奶水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婴儿的需要。

在那个年代,奶粉几乎闻所未闻,更别说购买了。为了让孩子活下去,田龙玉只能用米糊喂养他。米糊虽然能够暂时充饥,但营养价值远远不够。可怜的孩子日渐消瘦,哭声也越来越微弱。田龙玉心疼得直掉眼泪,却束手无策。

几个月后,一场疾病夺走孩子的生命。田龙玉抱着孩子冰冷的尸体,悲痛欲绝。

接下来的日子里,田龙玉接连生育十三个孩子。然而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医疗水平低下,这些孩子都未能活过十八岁。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田龙玉和丈夫都感到深深的绝望。为了延续香火,也为了给晚年找个依靠,夫妻俩经过商议,决定收养田龙玉的外甥女。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分配到户,田龙玉和丈夫分到一小块田地。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干劲十足,每天起早贪黑地在田里劳作。田龙玉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中。她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希望能够为养女攒下一些家底。

即便到了六十多岁,田龙玉依然坚持下地干活。对于她来说,劳动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1973年,与田龙玉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丈夫去世了。丈夫的离世,让她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

时光荏苒,转眼间田龙玉已经八十岁高龄了。虽然岁月在她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但她依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她闲不住,总是想着找点事情做。为了补贴家用,她还在村里找了一份帮人带小孩的活。

年过八旬的田龙玉,早已看淡生死。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她就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寿衣和身后事,似乎早已做好了随时离开的准备。她将这些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不给养女增添任何负担。

养女早已成家立业,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她多次提出要将田龙玉接到城里去住,享享清福。然而,田龙玉却始终坚持留在农村。她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离不开这片土地。

尽管年事已高,田龙玉依然保持着规律的作息和劳动习惯。每天早上天刚亮,她就起床了。她会到自家的小菜园里除草、浇水,还会到村里的小路上散步。她觉得,只有活动筋骨,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令人惊奇的是,田龙玉的身体状况非常好,几乎没有患过什么老年病。她的听力视力都很正常,脸上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老年斑。村里人都说,这是因为她心态好,生活规律,而且一直坚持劳动。

在田龙玉九十多岁高龄时,村里突然传来一阵惊呼,紧接着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原来是住在田龙玉家附近的疯子不知为何突然纵火焚烧自家房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