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一开始,特朗普就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府精简运动”,除了冻结所有联邦机构招聘外,还向200万文职全职联邦工作人员提供了一项“买断式”的离职提议。总的来说,“炒鱿鱼”这件事,特朗普是认真的。
出人意料的是,特朗普的“大裁员”还波及到了台当局。
在拜登任内获任命的“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罗森伯格,被特朗普解雇了,官网已将其头衔改为“前主席”,AIT主席的官方账号也已移除她的头像及名称。罗森伯格也因此成为“史上最短命”的AIT主席。
需要指出的是,罗森伯格自担任“美国在台协会”主席以来,与民进党方面关系密切,去年5月还曾出席赖清德的就职典礼,在赖清德外出窜访过境美国夏威夷时,罗森伯格还公开表示欢迎。
可以说,作为台当局与美勾连的传话人,罗森伯格是民进党最大的“依仗”。然而特朗普却大手一挥将其解雇,这件事背后至少能说明几个重要的信号。
首先,特朗普政府清理拜登时代官员的力度很大。
前面已经说过,特朗普一上任,就解除了1000多名尚未辞职的拜登政府官员的职务,包括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等多名高级官员,并宣布将继续这一行动。罗森伯格作为拜登任命的官员,其被解雇自然也不例外。
其次,AIT主席的作用并不只是“仪式性”的。
“美国在台协会”只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民间机构,主要负责处理美台之间包括经贸与文化在内的非官方关系。该协会过去的8位主席,不是退休的外事官员就是政治酬庸性质。
但拜登政府打破惯例,由曾任美国国务院及国安会担任多项职务的罗森伯格接任。罗森伯格在任期间,至少6度窜台,在台湾问题上大玩“两面手法”,这些说明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台关系更加紧密,甚至有让AIT扮演准官方外交机构的趋势。
再次,特朗普的对台政策可能会调整。
回顾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在台湾问题上表现激进,美台交往层级不断提升,“美台关系” 频频突破底线红线。但他重回白宫后,是否会延续相同的政策还不确定。
而罗森伯格的去职可能是个信号——特朗普政府有可能重新评估对台政策,甚至可能调整美台关系的优先级。毕竟,特朗普更关注“交易”和“利益”。
目前,特朗普政府尚未明确新任AIT主席人选,也未就解雇罗森伯格的原因发表声明。若未来任命更倾向“美国优先”或对华强硬派人士,可能进一步影响台海局势。如果特朗普政府放缓AIT主席的任命,可能意味着美台关系的热,度会有所降温。
总的来看,罗森伯格被解雇更多是特朗普政府人事清洗的缩影,对台政策方面,短期内可能呈现“低调化”或“去拜登化”倾向,但长期方向需结合新任官员任命及中美互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