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No.1”“冠军,冠军!”当地时间2月5日,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中国特警B队——浙江特警队,在与46个国家、103支特警队伍的极限较量中,拿下了2025年阿联酋特警挑战赛的冠军,创造了中国警察国际竞赛最佳战绩。

“看到全场都是五星红旗在飘扬的时候,感觉回到了我们的主场,特别自豪!”来自杭州特警的刘朋说,那一刻已经分不清脸上是汗水还是泪水。

在第一天的比赛中,中国特警就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在塔楼突击科目中,浙江特警队以2分33秒的惊人速度打破世界纪录,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2月7日,浙江特警队载誉而归,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和特警队员们一起分享喜悦的同时,也听队员们讲述了荣誉背后的一次次突破。

从去年的第52名到今年的世界第一,一路逆袭的中国特警是怎么做到的?浙江省公安厅巡特警总队总队长王一军霸气回应:“不害怕对手强,因为我们是中国特警。”


2月7日,浙江特警队载誉归来。图片来源/浙江省公安厅

快1秒,打破世界纪录

阿联酋特警挑战赛是一项国际特警竞技挑战类赛事,2019年首次举办,被誉为全球特警的“世界杯”。第六届比赛于2025年2月1日至5日在迪拜举行,共有46个国家的103支军(警)队伍参加,设有攻坚突击、战术冲房、警官救援、塔楼突击、极限越障等五个科目。经过5天的激烈比拼,浙江特警队(中国B队)和安徽特警队(中国C队)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塔楼突击科目比赛中,浙江特警队更是以2分33秒的惊人速度打破了世界纪录,创造了中国警察国际竞赛最佳战绩。

5名队员携带装备从起点出发,奔跑、射击、爬楼、索降、钻地桩网,所有项目一气呵成,即便在回看比赛视频时,都会紧张到“忘记”呼吸。这项比赛有多难?2分33秒的“惊人速度”意味着什么?

教练员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中队长张雨墨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塔楼突击是一项以5名队员参加的团体赛,包括3名突击队员和2名狙击手,他们需要集体快速跑到指定位置,并各完成一个射击目标后,再分别完成比赛,其中突击手需要奔向攀登楼,通过云梯爬到2楼,再从楼梯至4楼,进行索降。索降过程中还要停顿到指定位置拨响铃铛。降至地面后,还要在几百米的距离中完成射击风车靶、翻越人字板、钻过地桩网等任务,最后打掉任务点位上的35个射击目标后,将枪入套后再跑回终点。另一组两名狙击手要击中100米开外的3个5厘米厚的钢板目标,再爬上攀登楼四楼,继续射击280至300米外的四个直径15厘米的圆形目标,最后从四楼索降至地面跑回终点。


张雨墨和其他国家的特警交流。图片来源/宁波市公安局

绍兴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民警朱宝相就是3名突击队员之一。“我们和第二名的成绩只差了不到1秒,可以说稍有失误就可能落后。除了现场发挥外,我觉得更多的是队员之间的默契,每个人都想再快一点,为队友争取更多的时间。”有些腼腆的朱宝相说,集训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伤在身,但是大家都是互相关心又相互较劲,就想着能在比赛中为国争光。

“这一秒,不仅打破了世界纪录,甚至可以说突破了每名队员的极限,虽然只有1秒,但我相信,中国特警的速度很难被突破。”张雨墨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杭州特警刘朋在比赛中承担了4个科目。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摄

磨出老茧就有了“保护套”

在听队员们讲述激烈的比赛过程时,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个队员的手掌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张雨墨说,这是他们的“冠军”标记。

在这支由9名特警队员组成的队伍里,年龄最大的33岁,最小的25岁,其中有4名队员是首次参加国际性比赛。“他们好多都还没有成家,从选拔赛到封闭训练,有的队员一百多天都没和家里人见过面。”张雨墨说,去年8月,全国特警挑战赛在杭州举行,浙江特警队夺得第一名,获得了今年参加阿联酋迪拜世界特警挑战赛的资格,为了比赛,小伙子们很多都是带伤训练。

“比赛中如果戴手套就会影响手感,导致反应滞后,所以训练时我们是要求不能佩戴手套的,这就会导致手掌在训练中受伤,怎么办?就是练,磨破了也要坚持,等手掌磨出老茧,就不疼了。不仅集训是这样,作为特战队员,日常也是这样。”张雨墨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以杭州特警队刘朋为例,他的膝盖上有伤,但是为了参加比赛,他在就医后就立即回到了集训队,带伤坚持训练。在大强度的集训任务中,很多队员都出现了老伤复发的情况,但大家都没放弃。

1998年出生的刘朋,现为杭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机动一大队二中队民警,已是从警8年的老突击队员,参与处置过多起大案、要案。在这次比赛中他承担了攻坚突击、战术冲房、警官救援、极限越障四个科目的任务。从2024年1月得知今年中国特警也要参赛,到今年2月完赛,四百多个日夜,刘朋90%的时间都是在训练场上度过的。手伤了打个绷带继续,腿摔破了喷点药水继续,膝盖损伤了扎个针继续。在教官们的指导下,刘朋反复从装备的佩戴设置、射击的拔枪收枪、跑动的步幅步点、越障速降的动作细节等一点点抠细节。


浙江特警队的夺冠时刻。图片来源/浙江省公安厅

“最后一场极限越障比赛,可以说是两队的决胜局。比赛开始前,虽然已经形成肌肉记忆,但大家还都在心里回想训练时的动作。”刘朋说,3名参赛队员同心协力,仅用时3分55秒,就完成了极限障碍的全部内容。最终,浙江特警队以总分480分,领先第二名10分的成绩,问鼎总冠军。

和刘朋一样拼的,还有丽水特警徐江东。第一次参加国际赛事的徐江东主要承担战术冲房、警官营救、塔楼行动三个科目狙击手的职责。因为迪拜的比赛场地有时会有大风,为了模拟在大风情况下的射击场景,徐江东和队员们多次在舟山海边等风来,在实弹射击中观察风力的大小对子弹的影响,再进行研究分析。“为了贴近迪拜的气候,我们有时候就穿一件短袖,手都被冻得麻木,几乎失去知觉。但在国际赛场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胜负,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徐江东说。

只有一次次用速度的极限、体能的极限、力量的极限突破自己,才能为队员争取更多时间。刘朋做到了,徐江东做到了,队员们都做到了,“看到全场都是五星红旗的时候,我感觉回到了自己的主场,当时我不知道自己脸上是汗水还是泪水,就是自豪。”刘朋说,特警出任务,只有0分和满分的区别。稍有差池,就会产生难以想象的重大后果。是比赛也是训练,能参加这样的比赛,也是在不断磨练他和同事们的水平。


温州特警韦永慷。图片来源/温州市公安局

中国特警第一

与刘朋不同,第二次参加比赛的温州特警韦永慷,在比赛前憋着一口气。“去年因为准备不充分,对规则也不熟悉,我们只拿到了第52名的成绩,心里都有一根刺,所以今年我的目标就是拔刺。”韦永慷说。

韦永慷也是张雨墨口中手上有厚厚老茧的队员之一,“集训时遇到寒潮,气温一度降到零下,手碰到钢铁又疼又麻,但是戴手套会打滑影响动作,所以我们没人戴手套,皮破血流了照练不误。”韦永慷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这跟体育大赛有相似的地方,在前期选拔赛的时候,就已经在高度模拟大赛的心理压力,只有最能扛的人,才有资格站到最后。为锻炼射击能力,我们射出的每颗子弹的成绩都会被记录,这些数据会被综合起来,成为淘汰与否的依据,这倒逼大家全力对待每次射击,不能允许自己脱靶。你超过100%投入训练,那你受伤风险大了,在这种强度的竞争下,受大伤就相当于淘汰;但你不超过100%投入训练,那你成绩肯定出不来,也一样会被淘汰。你到底有多了解自己的身体,这个度该怎么把握?这就是拉开差距的地方。”韦永慷说。

上游新闻记者还从韦永慷同事处听到了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故事,为了能全身心投入比赛,韦永慷和女友提出推迟婚期。说到这,韦永慷有些羞涩地说:“我这个年纪了,爸妈常催我早点结婚生娃。我告诉爸妈,人这一辈子总要做成几件事,而我已找到一定要干成的事,如果失去这次机会,我会终生遗憾,所以我这一年不能分散精力。”


周子俊进行适应场地训练。图片来源/宁波市公安局

在这次参赛的队员中,周子俊的名字引起了上游新闻记者的注意,与其他特警队员不同,周子俊是一名来自象山县公安局石浦派出所的基层民警。虽然在这次比赛中担任替补队员,但他也是选拔赛中的佼佼者。面对采访,周子俊有些腼腆,他向记者介绍,自己是2024年特招入警的,从警第一年就能获得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事的资格,有自豪也有紧张。“其它项目我平时也有训练,但是在枪械和射击上,和师兄们还有很大差距。我能做的就是在别人休息时再加倍训练。整个训练中,我曾在40℃高温下负重越障,-10℃的低温下模拟雪地战术攻坚,各类极端环境下的不断挑战,一次又一次作出突破。到迪拜后,我发现迪拜沙漠十分炎热,从障碍跑步到狙击射击,对我们的体能和意志力也是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都克服了。虽然没能上场比赛,但我也挺自豪的,我也想把我在集训中学到的技能回去分享给我的同事们,争取明年我也能上场比赛。”周子俊说。

激烈的角逐、夺冠的喜悦,当浙江特警队载誉而归,将奖牌佩戴在胸前时,他们就是中国特警最帅的模样。2月7日下午,回忆起夺冠时刻,浙江省公安厅巡特警总队总队长王一军哽咽地说:“我是一名从事32年(工作)的老特警,我们这次在世界警察的赛场上,为国争光,倍感自豪、倍感骄傲。所有的强队看到我们China police teamB(中国特警B队),Number one(第一),我的内心,非常自豪。”

说到这场比赛的成绩时,王一军霸气回应:“人生能碰到对手,其实是一大快乐,今年我们已经站到了世界的顶峰,取得了5个科目11分12秒的成绩。要超越我们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我们是中国特警,全球第一!”

上游新闻记者时婷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