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的消息刷爆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申遗成功,充分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值此契机,邯郸市少工委发布了“红领巾迎新春——红领巾传承非遗文化”的寒假攻略,动员全市少先队员们发现春节里的非遗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走进非遗——中国篆刻

篆刻艺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复兴区人民小学的队员们走进芾笠老师艺术工作室——“刻客堂”深入了解篆刻工艺,感受这一古老而精美的非遗文化。


非遗花馍,指尖传承

每年春节期间,花馍就开始在各地“热”起来。丛台区第二实验小学的辅导员老师就带领着队员们亲身体验了花馍的制作过程,队员们边制作边听辅导员老师讲述花馍的“前世今生”,通过手指间的配合,一个个可爱的花馍也逐渐成型。


手工小匠,非遗之旅

丛台区汉光实验学校的老师带领少先队员们前往邯郸成语之都文创旗舰店、邯郸道和磁州水墨园,体验鲁班手工、剪纸、绒花、皮影、磁州窑等传统非遗项目,感悟年味十足的非遗文化。


(一)鲁班遗风

2008年,《鲁班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少先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体验小小鲁班手工鲁班遗风,木艺新章--文颐鲁班,队员们以木为材,动手体验,沉浸式感受传统榫卯工艺的文化价值。


(二)剪纸

“剪纸艺术”是我们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精华,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们用纸剪出美丽吉祥的图案、纹样来祈福祝愿、渲染气氛、庆贺佳节。在现场,队员们按照剪纸老师讲授的方法,剪出一个个可爱的图案。


(三)绒花

绒花,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多用于旧时民间的民俗节事与礼仪装饰之中。在绒花制作师傅的手中,队员们见证了一个绒花的诞生,对绒花工艺有了直观的感受。


(四)拓片

在拓片馆,队员们见到了拓片的实物,了解到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也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五)皮影

一方幕布,演绎百态人生。穿梭于光与影的缝隙,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一张张精致的皮影,背后是匠人千锤百炼额技艺,是故事千年的流转。少先队员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一起创造皮影。


(六)磁州窑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陶瓷的精美造型,似凝固的艺术诗篇,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供稿:团市委学少部

通讯员:赵慧娇

编辑 孙晗熠 | 初审 刘博文 | 复审 赵丁 | 终审 李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