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伊始,两部“封神”大作接连上映。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是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凭借震撼的视效、对经典人物的重新解读,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奇幻动作片《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是2023年《封神:朝歌风云》的续作,影片还原书中人物的历史原型,去除大众对主要角色的刻板印象,重新赋予封神神话以新的面貌。
不得不说,这个寒假,简直“封神”元素满满!
《封神演义》作为这两部作品的创意来源,向来以宏大的想象著称。
哪吒闹东海、姜太公遇文王、妲己设计害比干,以至神荼郁垒、哼哈二将、混元金斗等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有许多地方戏的剧目、曲艺的唱本、说书的平话,也都取材于《封神演义》。
可以这么说,现实世界乘以一万个不可能,就等于《封神演义》。
点击下方链接,将中国精神文化瑰宝传递给孩子↓
01. 读《封神演义》,
给孩子的童年带来一万种可能性
在这个世界里,怪物会说话,巨人很善良;鼻子能喷光,石头会走路;爷爷在上学,小孩当将军;老虎当马骑,狐狸变美女……
在这个世界里,一把伞能让乾坤摇晃,一把剪子是由蛟龙组成的,一枚铜钱竟然可以飞翔……
在这个世界里,宠物不是小猫小狗,而是会在云上走的骆驼、有火眼金睛的怪兽、长得像鹿像马像牛又像驴的四不相……
这是一个几百年前的古人所写的三千多年前的故事,那时的人们提出了各种疑问,比如人能不能飞?能不能到达月球?能不能潜入海底?
现在这些咱们都做到了。故事里有千里眼,现在有了视频;故事里有顺风耳,现在有了电话;故事里有风雷双翅,现在有了飞机。
每一个你认为不可能的事,都有可能变成可能。
正是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了我们永不磨灭的好奇心,最终,也为我们插上了科学的翅膀,让我们去探索世界,甚至探索宇宙。
02. 纯净化改编,
去除宿命论及血腥暴力元素
由于《封神演义》成书于明隆庆、万历年间,对于习惯了现代汉语的现代人,语言成为一道天堑;
另一方面,全书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思想框架,其中不乏对于暴君残酷刑罚的赤裸描写,以及与现代社会不相符的封建糟粕。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在《封神演义》中,角色的命运几乎都是上天注定、本该如此的,弥漫着浓重的宿命论色彩。个人奋斗和努力的价值几乎被抹杀。
且不说宿命论正确与否,在个人拼搏奋斗、勇往直前的现代社会,命运早已摆脱所谓“天定”的桎梏了。
或者说“命运天定”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是虚构文本中吸引人的把戏。
如此消极负面的东西,我们当然不能让三观不成熟的孩子接触。
那么,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原作精华的同时,去除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元素,进行纯净化改编呢?
这方面,有一个人是绝对的专家。
他就是4000万读者喜爱的“故事大王”凯叔!
凯叔,作家、声音表演艺术家、主持人,曾连续7年主持《中华好诗词》,是汇集4000万小听众的“凯叔讲故事App”的创始人,被称为“新一代故事大王”。
他用现代价值观写传统故事,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瑰宝传递给今天的孩子。出版过《凯叔西游记》《凯叔三国演义》《凯叔水浒传》《少年红楼梦》等畅销儿童图书。
可以看出,对于名著纯净化,凯叔是熟练工了。为了打造一部真正适合孩子看的《封神演义》,凯叔对同样原著进行了纯净化、童话化的改编。
纯净化是指,将原著中的血腥暴力、封建迷信、宿命论等进行净化;童话化不是低龄化,而是拉近《封神演义》与孩子之间距离的手段。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将人物改编得更像“人”
多一些人伦的情感,以此消解价值观上的不适感。
砍掉原著的枝蔓,简化人物关系
删减大量教派斗争的内容、高度重复的正反面人物和情节表述,以突显姜子牙带着封神榜下山,带领四小先锋和其他英雄人物助周伐纣、拯救苍生这一故事主线。
在保证原著重大节点的结局不变的情况下,对事件经过进行了适当的原创,以增加故事的可读性。
将鬼怪可爱化,消减它们的恐怖感。
★除此之外,依据原著,凯叔还精心撰写了60位封神主要人物的生平小传。梳理中国神话体系脉络,60种不同角度看封神。
★惊喜附赠超酷人物榜大拉页,哪吒、姜子牙、杨戬等上百位英雄人物助周伐纣,维护正义。
希望《凯叔封神演义》能为孩子打开一扇想象的大门,让孩子能够从中获得积极、正面的力量。
读神魔大战,定心中乾坤。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正直善良、勇敢坚强、努力奋斗。
点击下方链接,将中国精神文化瑰宝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