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抖音官方发布公告,宣布对汪小菲、张兰及其关联账号实行无限期封禁,理由是“利用逝者恶意炒作营销”“屡次发布不实、侵权内容”。这一决定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并在短时间内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话题。



在互联网时代,热点事件往往成为流量密码,而短视频行业的博主们更是擅长将公共事件转化为自己的关注度。然而,当流量的逻辑凌驾于人性底线之上,最终不仅损害了个人的信誉,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生态。

一、死亡不该成为流量的工具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死亡本该是一件庄重而私密的事情,可惜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它往往被一些人用作吸引眼球的工具。

大S去世后,整个舆论场都被悲痛情绪笼罩,但与此同时,一些账号却迅速将事件包装成流量热点,甚至不惜编造虚假信息。比如,有账号谣传“汪小菲包机送大S回家”,导致众多网友信以为真。事实上,大S家属后来澄清,所有丧事安排均由其家人处理,与汪小菲无关。

更离谱的是,这条假消息被张兰的抖音账号点赞,而发布者竟然是麻六记员工,甚至自称是张兰的“干儿子”。这一系列操作,让外界不得不怀疑,这是否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流量营销。



二、从流量狂欢到平台封禁,张兰母子的“带货剧本”崩塌

如果说短视频是新时代的茶馆,那张兰的直播间则是这座茶馆里最热闹的“戏台”。

在过去的一年里,张兰凭借“直爽、敢说、敢骂”的人设,将自己的直播间打造成一个八卦中心。她不是在聊八卦,就是在点评八卦,而这种“戏剧化”的直播风格,让她的粉丝粘性极高。与此同时,她还不断利用个人情绪,创造带货场景,让观众在“吃瓜”的同时下单购买麻六记的食品。

汪小菲和张兰,一个负责制造情绪,一个负责收割流量,母子俩简直是“直播界的黄金搭档”。汪小菲的每一次情绪崩溃,都能为张兰的直播间带来更多观众,而张兰则会利用这些观众,将他们转化为自己的购买用户。

然而,这种模式的“成功”并非没有代价。当流量逐渐取代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平台的监管终究会介入。这次,抖音终于出手,对张兰及其关联账号实行永久封禁,直接切断了麻六记的主要流量来源。

三、封禁的影响:麻六记还能走多远?

毫无疑问,抖音的封禁对麻六记来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1. 短期内销量下滑

麻六记依赖抖音的直播电商模式,张兰的直播间是主要的流量来源。如今抖音封禁,意味着麻六记的销售路径被彻底堵死,短期内销量必然会大幅下滑。

2. 品牌信任度下降

许多消费者购买麻六记的产品,并不是因为产品本身有多么出色,而是被张兰的“个性化带货”所吸引。如今,张兰的账号被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也随之消失,消费者的信任度会大打折扣。

3. 流量迁移困难

理论上,张兰和汪小菲可以转战淘宝、快手或者B站,甚至可以尝试独立站电商。但问题在于,这些平台的用户生态完全不同,流量迁移的成本极高,复制抖音的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短视频行业的警示:流量可以追逐,但底线不能丢

张兰和汪小菲的封禁,并不仅仅是个案,而是整个短视频行业需要思考的一个现象。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许多创作者为了博取关注,不惜突破道德底线,甚至利用社会事件、灾难、甚至逝者来制造热点。这种短视的行为,或许能够带来一时的热度,但最终不仅会被平台封禁,还会被观众抛弃。

抖音的这次封禁行动,实际上也在向整个行业传递一个信号:“内容质量”正在对“流量至上”进行反击。未来,平台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格,创作者需要更加注重内容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制造噱头。

流量可以是工具,但不能成为信仰。如果一个行业的发展建立在“博眼球、蹭热点、无底线”的基础上,那么最终这个行业会走向自我毁灭。

短视频的下一个阶段,将属于那些真正尊重内容、尊重观众、尊重社会价值的创作者。而那些靠着“耍猴”式直播博流量的人,终将被淘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