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截至2月7日20时,2025年春节档新片总票房破120亿;总观影人次此前早已突破1.8亿,观影人次以及票房均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作为对比,2024年国内影视总票房为425.02亿元,而今年一个春节就达到了四成之多。对2025年展望已久的消费火爆行情率先在影视界打响。
为此,国内两市开市之前,投资者对影视板持以仅次于春节期间再度火爆全球的DeepSeek概念的投资热情。可惜,春节后开市第一天,国内A、港股上市的影视公司股价并未出现普遍上涨,甚至表现低迷,仅主投并发行《哪吒2》的光线传媒开盘涨停。
这个春节,影视票房的火爆,为何却拉不动影视板块的高涨呢?
六强争霸,国产票房复苏大爆发
春节档发布前夕,市场都认为2025年春节档将是“六强争霸”局面。
彼时包括国民神话史诗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中国影史动画票房冠军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适合年轻人的烧脑悬疑片《唐探1900》、军事战争电影《蛟龙行动》以及合家欢动画电影《熊出没·重启未来》都在跃跃欲试。
从动画、喜剧、悬疑、战争到武侠,这些影片作品各自有着自己的题材特色,都能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受众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影片中,有五部是 IP 系列化的续作。且这几部影片主创团队的票房号召力堪称超强,此前各位导演独立执导的单片,票房成绩皆相当突出。例如,饺子导演的作品票房突破50亿元,陈思诚导演的影片票房超45亿元,徐克导演的作品票房超过 40 亿元,林超贤导演的影片票房高达35亿元,乌尔善导演的作品票房也超25亿元。如此成绩下,使得此次系列续作的制作规模展现出空前的声势。
甚至可以说蛇年春节档是中国影视行业正式进入电影工业化3.0时代的又一次集中体现。更何况还有拥有庞大年轻粉丝群体的肖战、于适等新生代顶流助力,其中《射雕英雄传》春节前夕以超过1.3亿元的预售金额领先其它作品。
从整体结果维度来说,批量大制作作品砸下来后,2025年春节档票房呈现出明显的复苏且爆发的态势。总票房大幅超越2024年的80.16亿元,也远超2019-2023年同期,且观影人次也刷新历史记录,正月初一场均人次及上座率创下了近6年最高。
春节档影片众生相,《哪吒2》单挑五强,“六国混战”秒变“一超多弱”
但是内里,出乎意料的是,这场预计会呈现激烈厮杀的“IP大战”最终出现了碾压性的大赢家,六部新片票房结果最终分化得可以说相当明显。
《哪吒之魔童闹海》毋庸置疑是本次春节档的最大赢家,以超70亿元的票房独占春节档半壁江山,并超越《长津湖》57.75亿元正式问鼎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宝座。这也是国产电影史上的一次新突破,目前《哪吒之魔童闹海》已成为全球影史第63部票房超过70亿(人民币)的影片,打破70亿人民币票房俱乐部好莱坞影片垄断。
其次,则是《唐探1900》,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6日18时56分,电影《唐探1900》上映9天,总票房破25亿。相对比来说,唐探1到3上线票房分别为8.22亿、33.97亿、45.23亿。
《唐探1900》最终没有在《唐人街探案3》的基础上再攀新高。不过,作为“唐探”十年IP的上新之作,延续了该系列的喜剧悬疑风格,凭借其强大的IP影响力和精彩的剧情,也吸引了大量观众,豆瓣评分也相较《唐人街探案3》的5.3分明显提高,为6.3分,整体表现还算中规中矩。截至目前,唐探系列正式成为了中国影史首个百亿票房系列电影。
相比之下,剩余的春节档影片票房只占到总票房的两成之多,且电影内容引发了消费者两极分化式争议。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可以说是在首发之前“自来水”力量最大的春节档新影片了。《封神第一部》凭借国产电影史无前例的特效制作以及备受观众喜爱的东方神话题材,在2023年逆风翻盘,实现26.34亿的总票房,《封神三部曲》也一度被市场解读为国产电影工业化新阶段的标杆。
然而,《封神第二部》最终败在剧情,票房一路高开低走。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封神第二部》票房收入10.47亿元,不及第一部的一半,豆瓣评分也由封神1的7.7分降至6.1分。
除此之外,此前备受关注的《蛟龙行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等大制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春节档的影片类型,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但票房均未达预期。
票房狂飙,影视公司业绩“求救”信号仍在闪?
对于春节档影片戏剧性的反转结果,观众可能看的是热闹,但押注者玩的却是心跳。
国内影视产业一直是一个格局相对分散的行业,呈明显的“零超巨头、中间薄、尾部厚重”的特色。这种背景意味着,一款超大爆款影片的崛起背后很可能承载着一家或多家影视公司的生死存亡命运。
尤其是在2024年影视需求低迷,且缺乏主投主控爆款作品的市场环境之下,大爆片对影视公司的重要性更是举足轻重。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全年票房425.02亿元,较2023年549.15亿元下降22.6%;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0.1亿,同比下降22.3%。
业绩明显承压下,北京文化意图借助《封神三部曲》逆风翻盘。财报显示,2019年-2023年,北京文化合计亏损金额超过35亿元,2024年是其连续亏损的第六个年头。
而这几年,类似于北京文化这种始终停留在亏损状态或者盈利下滑趋势的影视公司还有不少。2024年前三季度,18家A股上市的影视公司中只有8家盈利,10家亏损。其中第三季度,仅有7家公司维持正利润,而能实现同比增长的仅捷成股份、华策影视及中广天择3家。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更是成为了多数影视公司的常态。横店影视发布的最新财报预告显示,2024年其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72.35%至-154.26%,由盈转亏至-0.9亿元至-1.2亿元;同期,万达电影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其净利润-9.5亿元至-8.5亿元,同比降幅为-204.14%至-193.18%。
相比之下,此次将丰厚受益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光线传媒,就是受益于龙年春节期间上映的《第二十条》才斩获亮眼的年度业绩,单看去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公司其实亏损了约0.12亿元。
票房爆火的蛇年春节档由此成为不少影视玩家们的希望之地,可惜最终多少有点赢家通吃的意思。据光线传媒最新公告,截至2025年2月4日,公司来源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亿元至10.1亿元,逼近2023年全年15.46亿元的总营收入水平,且这还不是最终数据。
《封神第二部》当前的票房显然难以支撑北京文化完成业绩反转。北京文化公告显示,截至2月4日,公司来源于《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营业收入约为9000万元至1.2亿元。
而由横店影视(603103.SH)全资子公司浙江横店影业投资出品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截至2月6日的票房分别为6.13亿元、5.92亿。假设片方分账比例均为35%,再扣除其它投资方分走的收益,横店影视拿到的收益很可能仅有1+亿元,其业绩的承压需要供给出更优质的新内容来支撑。
至于参投了《唐探1900》的幸福蓝海,这一次虽然押中宝了,但是由于投资占比较少,能获取到收益是有限的。而2020年至今,幸福蓝海已经连续五年陷入亏损之中。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2月6日,其从该影片票房中可获得的分账款暂未覆盖成本,对营业收入暂无影响。
博纳影业主投主控的《蛟龙行动》,应该是这一轮春节档影片中表现最为平淡的影片。截至2月8日,以3.08亿元的票房继续垫底。而另一方面,博纳影业的业绩困境已经不容忽视了,相比2023年亏损的5.53亿元,2024年其预计净利润下降-15.27%至-59.42%,亏损达6.37亿元至8.81亿元。
究其根本,这一次影视板块春节后未能迎来开门红行情,关键还是影视公司的业绩困境没能得到根本性扭转。分散的影片投资下,相关影视公司投资占比不大,再加上票房霸主的出现,单部爆款影片带飞一家影视企业的只能是个例,而不会是长期的现象级行业状况。
相较来说,港股上市的阿里影业、中国儒意两大院线+影视巨头,通过强强联合整合庞大的影视资源,并接连发出爆款作品,实现营、利双增,这才是影视行业中可以预见到的发展现状。
龙头的爆款频出偶发性更小。截至2024年9月30日,阿里影业实现收入30.51亿元,同比增长17%;经调整EBITA达6.42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达3.37亿元。期内参与出品、发行众多影片,如暑假档票房冠军《抓娃娃》等47部,累计票房占总票房近60%,且票务及科技平台业务增速显著。
而参与了《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熊出没・逆转时空》等多部票房超10亿影片的中国儒意,2024年上半年营收18.40亿元,同比增长128.73%,经调整利润扭亏为盈。此次《唐探1900》,正是由万达主投,猫眼娱乐、中国儒意等参与出品。
本质上,愈发分化的业绩背后,映射了国产影视行业正悄然加速出清的事实。
结语
此外,需要看清的是,此次票房分化的现象,再次印证了“内容为王”的市场逻辑。
2025年蛇年春节档可以说是影视行业的一场“IP大战”,也是国产电影在工业化新阶段中一次集中的成果展现。大场面、大制作、工业化成为这些新片的共同特色。
但从结果反推,可以发现一旦先进工业制作技术被平权,观众对影片内容的认可度仍将是决定票房成败的关键因素。
细究封神2的制作班底,其中新加入了很多来自欧、美面孔。但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新鲜血液的到来,只是让封神2延续了第一部的特效水准。但内容上却是被植入了好莱坞大片一贯以来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再加上漏洞百出的剧情情节,并未能体现出该有东方神话色彩。
在AI技术、政策支持与消费升级的驱动下,国产影视行业确实正在将进入“头部IP+技术赋能+市场下沉”的结构性增长周期。
但不可忘却的是,内容才是文化产业的不可忘却的底色。企业需以内容创新为根基,再兼顾技术应用与多元化盈利模式,方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
来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