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冯小刚张国立提议继续使用繁体字代替简体字,此话一出,易中天反问道:“亂竈龜鬱会写吗?连简体字都没研究透彻,还指望写繁体字,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对于冯小刚、张国立和易中天的这一场“争论”,其实网友们也自动站队,各有各的道理。
冯小刚在全国政协会议分组讨论提出这个建议时,是这样说的:“在建国初期,为了扫除文盲所以将大量汉字简体化,但时代在发展,年轻人接受教育已经提高很多,不仅掌握了国语有些还掌握了其他国家的语言,但对于我们自己传统的繁体字却了解得越来越少,应该在中小课文中恢复一部分繁体字,就算是50个、200个也好,让最有意义的繁体字回到课文中,让中小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意义和魅力。让中小学生明白,汉字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这个建议,同是文艺工作者代表的张国立也表示认可,他认为,文化传承在过去丢得太多了,现在有条件应该慢慢找补回来。
冯小刚的理由,得到了一部分网友的认可,汉字本来就是表意文字,其中蕴含了很多历史典故和故事,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底蕴。
不过繁体字太过复杂,又因为封建时代底层人民没条件接受教育,因此文字普及率并不高,我国的文盲率特别高。
因此在近代时文字简化运动让我国的底层人民快速学习,文字普及率提高,对于我国的历史是巨大的进步。
但如今我们的发展已经起来了,年轻人不仅能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文字和知识,还能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那对于本国文字的研究就能更深入一点。
因为在学习的过程我们能发现,文字简化之后汉字背后的故事、文化已经逐渐不为人所知,人们只是认识了这个字,懂得它的意思,却不了解它背后的文化故事。
冯小刚还列举了两个字:亲、爱,在繁体字中,“親”字是左亲右见,“愛”则是其中含有心,一看就能明白其中蕴含的意思,但看简体字只是简单的两个字而已。
汉字为何能比其他文字更简洁,能够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正因为每个汉字背后都有专属于它的文化内涵,如果一直简化,就会失去它的美感。
出于这个原因,冯小刚认为可以适当恢复一些最有含义的繁体字,让人们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这个观点获得一部分网友的认可,但遭到了文化大家易中天的反对,易中天直接呛声:“亂竈龜鬱会写吗?连简体字都没研究透彻,还指望写繁体字,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易中天这个例子一出,也获得不少网友赞同,相信很多人看着那四个字都不知道到底怎么念,其实简化后就是“乱灶龟郁”。
这种现象正好说明要恢复繁体字确实困难重重,虽然汉字简化运动才过了70多年,但如今大部分不认识繁体字恰好说明了简化运动的成功。
时代在发展,汉字简化确实造福了很多人,提高识字率,也正向推动了我国的发展,已经过时了的现在再恢复是属于开历史倒车。
就像拼音也是现代才出现的,“现代汉语拼音之父”卢赣章在1892年出版《一目了然阶段》普及拼音,让目不识丁的底层人民半年就可以看书信。
如今我们能用外国人发明的电脑系统、键盘,就是得益于他的创造发明,这都是历史的进步。
不过冯小刚的建议是部分恢复,也不是说要全面恢复,出发点也是让中小学生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美丽,本心是好的。
易中天举例的那4个繁体字属于太过复杂的,日常认不出来也正常,没有恢复的必要。
但也有人认为,一些简单的繁体字其实不用特意去学也能认出来,所以这个建议不中肯,而且恢复一些繁体字会使得书写的时间更长,效率就更低,更加没有恢复的必要。
总的来说,“是否恢复部分繁体字”这个提议,从不同的角度来说都是有道理的,那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参考信息:海外网:冯小刚张国立呼吁适当恢复繁体字:不能让亲不见爱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