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目前,日本首相石破茂正在美国进行访问。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石破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近40分钟的会谈。
接下来,我将分两个部分进行讨论:
第一部分,会谈现场的气氛以及日美联合声明的内容。
同时,我还会探讨石破茂和特朗普之间是否建立了类似安倍和特朗普之间的化学反应,特别是双方在联合声明和记者会上对中国的立场如何?日本最近的某些动作,反映了以石破茂为首的日本政府的哪些内在想法?
第二部分,谈谈在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对日本是什么态度。
虽然特朗普似乎不太关心纯粹的战略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上任后会见的两位外国领导人,都有些令人出乎意料。
他既没有见加拿大、欧洲,也没有见像澳大利亚这些与美国关系密切的盟友,而是首先见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还引发了关于“接管”加沙地带的争议。其次见了石破茂,当然这与日本的努力密切相关,同时特朗普方面似乎也对日本极为重视,这一点将在稍后进行详细分析。
01
长话短说,先来聊第一部分。
从双方见面的氛围来看,情况相对不错。这可能是因为之前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石破茂和他的幕僚一直在讨论并进行许多沙盘推演,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
毕竟特朗普的行为难以预测,所以像石破茂这样缺乏幽默感、个人魅力的日本政治家,对特朗普是有些犯怵的。
据说,在飞机上,石破茂和幕僚一直在讨论可能出现的情况,甚至石破茂本人还背了很多稿子,这一点非常有趣,一个领导人竟然需要背稿子。
另外,据说石破茂在两周前已经开始做功课了,其主要策略是打“安倍牌”,来拉拢他和特朗普之间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特朗普胜选但还没上任的时候,石破茂想效仿安倍晋三提前会见特朗普,但被特朗普拒绝了。
后来,石破茂马上就派安倍的遗孀与特朗普进行会面,因为特朗普和安倍的私人关系很不错。
在与安倍遗孀会面时,特朗普还托付她转交给石破茂一本书,上面有特朗普的亲笔签名并写有“和平”字样。所以,石破茂在与特朗普会面的时候,就以此为话题,拉拢二人关系。
实际上,八年前的安倍最初与特朗普并不相识。然而,通过一番联络与拉拢,两国领导人逐渐建立了联系。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中,安倍与特朗普进行了14次面对面的首脑会谈。其中,安倍访问美国7次,特朗普访问日本3次。
这明显多于其他历届日美领导人接触次数,更何况两人后来惺惺相惜,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
因此,这次石破茂打了“安倍牌”后,特朗普很受用,也很感动,表示安倍遇刺的时候,他感到无比的难过等等。
借着这个机会,石破茂开始拍起了特朗普的马屁。
按照石破茂的意思,在见特朗普之前,他本以为特朗普是一个很强势,甚至有点霸道的领导人,但见面后才发现特朗普如此有亲和力等。
特朗普是“性情中人”,石破茂拍马屁的行为对他还是比较受用的。从这意义上说,虽然现在石破茂与特朗普之间的化学成分还不能比肩安倍,但整体也较为不错。
那这里面折射了什么呢?
第一,石破茂此行心里非常忐忑,想尽可能往特朗普身上,包括特朗普的政策上贴,至少希望美日之间不要出现大的摩擦。
对此,石破茂已经基本做到了,从中也不难看出,日方此次访美可谓是做足了准备。
第二,石破茂与特朗普这次会谈的议题,主要涉及经济、安保和中国。
在美国人眼里,日本既是其忠诚的盟友,又是最大的投资者。所以,对于日本要收购美国钢铁一事,特朗普和石破茂此次都坚称这是投资行为。
投资能够给美国带来商业机会、就业机会,这有利于特朗普实现提振美国经济的目的,所以日本想加大对美投资力度,特朗普自然很高兴。
简而言之,特朗普要的其实就是忠诚的盟友和最大的投资者,而日本这两点都做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会谈后美日还发表了一份对中国意有所指的声明,而且语气还比较强烈。
坦率地讲,石破茂首访美国并不稀奇,因为日本首相上任后首访美国在其历史上屡见不鲜。
仅有一次例外,即2006年安倍第一次担任日本首相时首访中国,从这意义上说,安倍算得上是一个手段圆滑、长袖善舞的机会主义者。
2006年安倍上任日本首相后,当时因为受日本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影响,中美关系陷入低谷,加上安倍本身又比较右翼,所以当时很多人担心在这种情况下安倍会变得更加右翼,结果并没有。
至于这次石破茂能否学到一点安倍的真谛,不得而知,但作为日本首相,他首访美国无可非议。
但问题是,下面他要怎么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
在石破茂去年10月上任伊始,他就表达了希望访问中国的意愿,但到现在四个月过去了,他仍未实现这一目标。
拜登卸任前,石破茂认为访问美国意义不大。所以,他一直等到特朗普上任后,才访问美国,并对特朗普竭尽忠诚和撒钱。
但在石破茂的心里,他是想平衡一个强大的日美关系和一个富有建设性的中日关系,而最近中日关系也在确实存在策略性地改善。
坦率地讲,这与特朗普上台的大背景是有关的。因此,下一步我们要关注石破茂如何处理与中国的磨合。
02
接下来,再来聊聊第二部分。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一共接见了两位领导人,分别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日本首相石破茂。
对此,从目前欧洲方面的反应来看,欧洲是有些酸溜溜的心态。
例如,瑞士今早在《新苏黎世报》的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文章,称为什么在特朗普接待的领导人中,既没有欧洲国家也没有紧密盟友。
对此我认为,欧洲各国应审视自身,可以说,欧洲现在是一盘散沙的状况。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比较低调,新闻媒体也很少报道马克龙的相关消息。
德国这边,朔尔茨最近也是自顾不暇。再过半个月,德国即将举行选举。因此,最近德国内部正围绕是否要联合德国选择党等问题,闹得沸沸扬扬。
前几天我也提到过,德国前总理默克尔都出面表态,这表明欧洲内部目前是自顾不暇的。
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他的焦点非常明确,一是让美国经济更加强大,这从他最近处理许多内政外交事务也能看出;二是在亚洲的外交事务,而美国在亚洲依靠的主要伙伴,就是日本。
所以最近,正如我此前提到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沃尔茨一直在低调、安静地进行许多幕后运作。
然而,关键在于特朗普是将日本视为工具,还是能够与日本建立起同心同德的关系?这个还有待观察。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朗普对日本更多是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利用,即最忠诚的盟友和最大的投资者。
所以,下一步就要看特朗普对日本的态度会不会有所转变。在这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中美关系的发展。
最近,特朗普似乎很忙,他与中国的通话似乎并未取得任何进展,中美双方对此都表现出很少的兴趣。
鉴于中国将在后天(2月10日)实施四项反制措施,我们明天也将继续观察中美双方是否会进行通话。
若双方在今明两天都没有进行通话,那就意味着两国领导人在进行一场心理和意志的博弈,这在某些情况下至关重要。
正如中国人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而西方则有“两个人互相瞄准,就看谁先眨眼睛”的说法。所以此时此刻的中美关系,非常关键。
但说实话,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关税,对中国来说无关痛痒。关键在于心理层面的博弈,如果一方先让步,那么在未来的谈判中,就会失去一个筹码,掉一个等级。
当然,双方不可能永远僵持下去,总会有一方在某个时刻无法坚持,或者在外围上产生另外一种氛围。
因此,我们要关注最近石破茂访问美国的情况。
在见完特朗普后,石破茂将在当地时间2月8日举行记者会,并于当天下午正式离开。所以,美国和日本媒体将这次行程描述为“特种兵式”的旅行。
在这期间,我们既要关注日美安保,又要关注中美在心理层面的博弈,这样才能看出更多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