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重新回到至高点。

2月5日,华为董事长梁华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透露,2024年华为整体经营达到预期,全年销售收入超过8600亿元人民币。以此计算,华为去年营收同比增长约22.12%,创下8年以来最大涨幅。

各项业务中,ICT基础设施保持稳健态势,消费者业务重回增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

消费者业务中,市场份额一度跌落谷底的华为手机也已强势回归。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华为在2024年四季度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中强势登顶,占比达18.1%。BCI追踪的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华为手机销量份额达18.3%,位列中国市场第一。这也是华为经历低潮后,中国市场全年份额首次重回第一。


从被挤至“Others”,到2023年凭借一部华为Mate 60重回高端阵营,再到2024年坐稳龙头,华为手机业务经历了一场浩荡的蝶变。而在手机之外,华为终端也已在智能汽车、智能穿戴等领域多点开花,在改写市场格局的同时,也重塑了消费者的生活体验。


高端猛冲,收复失地

2024年,手机是华为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而华为的回归也成为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变量。

无论在哪一家市场机构的榜单上,华为的销量增速突出、且是少数仍在逆市增长的手机厂商。引领华为销量与份额高涨的,是Pura 70与Mate 70两大旗舰系列,后者至今仍然一机难求。

华为对高端市场震慑的影响尤其明显。市场研究机构BCI追踪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在4000元及8000元以上的高端及超高端市场,华为手机销量均位列第二,仅次于苹果。而在2024年12月,华为已形成部分赶超之势。在4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达37.8%,超过位列第二的苹果。

大幅收复失地的华为,无疑对苹果造成了冲击。2025年第一财季,苹果大中华区营收为185.13亿美元,同比下降11%。这位华为在高端市场最大的对手,也不得不开始调整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罕见地全年多次宣布降价促销。


华为重返巅峰的核心原因显然是产品技术力。最好的例证是,是在智能手机高度同质化的时代,华为仍然能够让新机发布成为一场现象级事件。例如Mate 70系列,红枫原色影像、第二代灵犀通信技术、原生鸿蒙和独特的AI体验,已经让它成为2024年最具市场关注度的高端机型。

在传统的手机影像中,由于传感器和图像处理算法的限制,往往难以真实还原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红枫原色摄像头少有地将影像重点放在了色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之上,配备 150 万多光谱通道,成功地补齐了常规传感器对于红色光谱的缺失部分,在人像、夜景等高频拍摄场景中做到了更真实的色彩还原。

红枫原色影像成为华为继超光变影像之后的又一标志性技术,但这还不是Mate 70系列的全部。对于AI手机的热潮,相比起其他手机厂商在噱头上的较劲,Mate 70系列着眼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推出了AI 消息随身、AI 运动轨迹、AI隔空传送、AI降噪通话等功能,在大幅提升工作生活效率的同时,也提供了别样的情感关注。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Ipsos发布了《AI Phone白皮书》,研究针对AI终端智能化水平提出了L1-L5的分级标准。当智能手机已经极大范围地覆盖了人类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它所承载的AI功能也更应该在提升效率之外,关注到人的真实情感需求,真正为技术赋予温度。这是手机AI区别于互联网AI服务的最大特点,也是Mate 70系列与其它手机的差别所在。这也意味着,华为Mate70系列目前已经率先进入《白皮书》指出的L3水平。


纯血鸿蒙同样也是Mate 70系列的卖点之一。最新的进展是,HarmonyOS NEXT的小艺助手App已接入DeepSeek,智能体广场也已上线DeepSeek-R1的Beta版。用户可在此直接与DeepSeek对话,实现无缝的AI体验。

如果说Mate 60系列宣告了华为回归高端市场的信号,Mate 70系列的热销则再次证明了它在手机行业的绝对的号召力,这背后需要极度敏锐的用户洞察和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重回山顶的华为再次为手机厂商打了个样:红海时代,追随和复制早已失去意义,只有创新才能真正让行业焕发活力。


复制销量神话

在手机之外的行业,华为也正在创造新的增长神话。

德国市场研究公司GfK追踪的数据显示,2024年,华为在PC(轻薄本)、平板、穿戴(智能手表)、音频(TWS)等多品类都超越苹果,拿下了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高端市场的进步尤其明显。例如在6000元以上轻薄本市场,华为销量份额已达31.0%,而苹果为30.1%,在2000元以上的高端穿戴市场,华为销量份额达56.0%,排名第一,苹果则以36.4%的份额位列第二。

随着华为手机的热销,以及原生鸿蒙万物互联的特性加持,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正在迎来收成。其中,智能汽车业务更是一匹难以忽视的黑马。

2024年,鸿蒙智行旗下问界、智界、享界、尊界一齐亮相,全年交付量超过43万辆,连续8个月蝉联中国汽车品牌成交均价TOP1,同时也捧出了不少爆款车型。


2025年1月,智界R7成为2025年1月25万以上中国品牌纯电SUV销量冠军,问界新M7更是连续12个月稳居中国新势力销量冠军车型。而在中国品牌过去少有涉猎的豪华车市场,售价46.98万元起步的问界M9稳坐 50 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榜首,像华为一头闯进高端手机市场那样,彻底改写了过去由BBA品牌主导市场格局。

销量的迅猛增长和恰当的成本控制策略,也让华为车BU快速实现了盈利。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2024年9月接受采访时透露,车BU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期,今年上半年已实现盈利,且有望实现全年盈利。据极客公园报道,2024年华为车BU的全年营收增长了约4倍,出货量也实现了约7倍的增长。

鸿蒙智行的成功是华为在智能化领域持续深耕的结果。通过自研AI算力、传感器、软件与算法以及云平台的全栈自研,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在感知精度、决策速度和安全性上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从率先实现“全国都能开”的智能驾驶覆盖,到鸿蒙智行全系在售车型全面进入智驾时代,华为成为了智能驾驶领域的标杆角色。

更重要的是,华为在实现自身盈利的同时,也在将自身智能化经验赋能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供应链管理乃至销售网络建设,与合作伙伴共同实现商业成功——问界背后的赛力斯,已经从亏损车厂一跃成为中国市值第三大车企。


惟有创新高

无论是手机业务的快速反弹,还是汽车业务的异军突起,都离不开华为一以贯之的关键三要素:深入的行业布局、敏锐的市场洞察、以及坚定的研发投入。

作为全球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企业之一,华为向来把技术创新视为立身的根基。2023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1647亿元人民币,占其收入的23.4%。十年来,华为投入的研发投入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即便是在销量急剧下滑的“求生存”时期,华为仍然把巨额资金投入至根技术的钻研中。

这也能够解释华为为何能够快速重返巅峰。对华为而言,2024不仅仅是重返巅峰之年,同样也是艰难的攻坚之年。

2024年10月,纯血鸿蒙的正式发布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在数以亿计的投入之下,纯血鸿蒙不仅首度实现了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更在续航、安全、性能等方面实现了对安卓的超越。而在最难的生态建设上,纯血鸿蒙造就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转向。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将此形容为,“用10年干了欧美30年的事”。

而在硬件层面,华为也是少有的仍在攻坚智能手机形态创新的厂商。在外界普遍质疑智能手机遭遇创新瓶颈的时代,华为推出了全球首款成功量产的三折叠手机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尽管它定价高昂,但一经发售就收获极高的市场热度。

尝试推出三折叠概念机的厂商并不少,但真正量产的却只有华为一家。在商业前景尚不明朗时,坚定投入一款这样的产品,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更考验在技术遭遇封锁时的战略定力。这恰恰是华为擅长的事,正如六年前首次推出折叠屏Mate X,此后引起大量友商跟随与模仿那样,华为拥有足够的决心与勇气做最早的尝试者,也更有机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在领先于行业的产品力之外,华为同时也在通过高水准服务向消费者传递品牌温度。2024年,华为全年服务用户超过1.6亿人次,线下服务满意度达到99.6%,形成高满意度带动高忠诚度,高忠诚度促进口碑传播与业务增长,进而推动服务持续优化的正向循环。

跌落谷底之后,华为交出了一份几近完美的回归答卷。它成为手机乃至汽车市场的最大变量,同样也是无数中国厂商从昆仲突破的商业样本:在前路受阻的时候,创新是唯一的突围路径。


中国市场登顶之后,华为的下一个目标是重新向海外市场发起冲刺。它当然会面临更艰巨的挑战:被苹果三星长期把持的高端市场,不同于iOS和安卓的全新操作系统、以及又将从零开始的渠道建设。但经历过重重考验的华为显然已更具韧性。挑战的反面是新机会与新选择,华为显然已经做好了冲刺的姿态。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