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清晨,湖北鄂州长港镇峒山社区充电站内,返乡过年的新能源车主王先生正在利用返程前的空档为爱车充电。“这个充电站特别方便,服务费每度才一毛钱,还能看到光伏车棚和储能设备联动作业。”他指着电子屏显示的实时储能数据说道。春节假期临近尾声,这座融合光伏发电、梯次电池储能的智慧充电站,正见证着绿色出行与循环经济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鄂州垌山社区光伏充电棚
在充电站东侧,一座由80块光伏板构成的车棚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国网鄂州供电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该站创新采用“退役动力电池+光伏发电”的储能模式,通过梯次利用衰减至80%容量的车载动力电池,构建起鄂州首个直流微电网系统。7组“再就业”电池组成的储能装置可储存384度电能,与光伏系统每小时46.575千瓦的发电能力形成互补,有效应对春节期间返乡车流带来的充电高峰。
“这套系统就像个‘电力调节器’,夜间利用低谷电价充电,白天优先使用光伏发电。”长港镇供电所所长黄治翰打开储能柜门,退役电池整齐排列的科技感场景映入眼帘。数据显示,该站自2024年7月投运以来,已累计服务新能源车充电3200余次,春节期间单日最高充电量突破2000度,退役电池的“二次生命”为返乡充电提供了稳定保障。
鄂州供电公司运维人员对二次利用的储能电池进行检查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5000万辆大关,动力电池退役潮渐成新课题。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鄂州先行先试的梯次利用模式展现出多重效益,不仅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87吨,更通过“谷电储能+光伏发电”的智慧调配,使充电服务费降至市场价1/5,每年产生综合收益超10万元。正在充电的返乡务工人员李女士感慨:“没想到老电池还能发挥余热,既环保又惠民。”
鄂州供电公司运维人员为前来充电的客户主动提供服务
临近正午,充电站顶棚的光伏板持续输送清洁电能,储能系统指示灯规律闪烁。这个春节,当万千游子载着乡愁踏上归途,退役电池在鄂州乡野间完成华丽转身,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写下生动注脚。(文/图 涂思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