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叶檀财经团队

过年期间,读了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很多人说这本书是儿童读物,是童话,在我心里,它是一本成人的心灵之书。

小小的一本书,简单精练的文字,好像有魔力,时不时触及灵魂深处。那些埋藏在我们心底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灵魂窖藏,被彻底打开。

小王子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或许是“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图源:pixabay)

人们长大后迷失在数字里,得到的远比失去得多。

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到一座漂亮红砖房,窗台上摆着几盆天竺葵,屋顶有许多鸽子……”那他们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你必须说:“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叫:“哇,多漂亮的房子啊!”

小王子能看到盒子里的绵羊,天空中的星星……我们或许只剩下数数的能力。

拥有得再多,都不如真心付出,那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

小王子在和狐狸对话的时候,狐狸告诉他:

对我来说,你无非是个孩子,和其他成千上万个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无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驯化了我,那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

经过狐狸的点拨之后,小王子恍然大悟,他对着五千多朵玫瑰说,

“你们很美丽,但也很空虚,”他又说,“不会有人为你们去死。当然,寻常的路人会认为我的玫瑰花和你们差不多。但她比你们全部加起来还重要,因为我给她浇过水。因为我给她盖过玻璃罩。因为我为她挡过风。因为我为她消灭过毛毛虫(但留了两三条活口,好让它们变成蝴蝶)。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抱怨和吹嘘,甚至有时候也倾听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希望所有人的小王子,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玫瑰。

有了那朵玫瑰,当你抬头望着夜空时,你会感到很甜蜜,仿佛所有的星星都开满了鲜花。

心有玫瑰,偶有裂缝,那是阳光进来的地方。这句话,送给每一个人。


(图源:pixabay)

言归正传,下面进入蛇年第一期檀几条。

#01

春节消费情况怎么样?票房打破纪录

924之后,全方位扩大内需成为重要的政策发力点。2025年春节,是检验刺激消费政策的重要验金石,情况如何?

先看看电影票房。

据灯塔数据,2025年大年初一,票房已超18亿,打破中国影视纪录。其中,有两部电影票房破4亿,数量和2024年持平。另有5部电影,票房超过1亿元,比2024年多了四部。

从票价来看,2025年春节票价比2024年同期有所提高,高了0.6元,均价为51.3元。

票价上升背后,离不开各地的补贴。举例来说,北京发了3300万元惠民观影券,江苏省发放2500万元,广东发放3800万元电影消费券。

据国家电影局2月5日的数据,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4日)电影票房为95.1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

2024年春节档,中国总票房为80.2亿,2025年的95亿非常亮眼。


(图源:pixabay)

2025年春节档之所以如此火爆,主要原因是《哪吒2》大超预期,一部影片就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哪吒2》已经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截止2月8日,《哪吒2》票房已经超过70亿,两部哪吒合计超过120亿的票房,已经成了神话。

除了电影,旅游的情况也不错。据文化和旅游部2月5日的消息,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

出游花费增长速度超过人次增长,意味着大家愿意在旅游上花更多钱。

以旧换新,依然是春节消费主旋律。

据国家税务总局2月5日公布的数据,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家电家居类商品消费增速较高。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4%,其中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同比增长226.8%。

只要去商场看3C数码,相信都能在醒目的地方看到国补的消息,强刺激的结果是,手机、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销售收入大涨181.9%。小米等公司的股价,也是节节攀升。


(图源:pixabay)

不过,大宗消费就没这么火爆了。

看看车市。1月向来是汽车销售的淡季,历年环比销量上一年12月都会有比较大幅度的下滑。

2月2日中国乘联会公布最新预测,初步推算2025年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约为175万辆,同比下降14.6%,环比上月下降33.6%。

不少车企已经公布了1月份的销量情况,新能源车企整体跑赢大盘,但结构分化。


据长江证券统计,头部新能源新势力多数同比增长,不少甚至较大幅度增长,环比均出现下跌。

其中,表现最好的应该是小鹏,交付量超过3万台,超过理想,成为新势力1哥。小鹏同比增幅最大,环比跌幅最小。

小鹏的逆袭,预示着2025年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甚至超过2024年。

在头部车企里,吉利是少有的环比和同比都出现增长的。据吉利公布的数据,2025年1月份,吉利一共卖出266737辆车,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24.9%。除了极氪,其他几乎都是环比同比正增长。

奇瑞的表现也还不错,据奇瑞官方数据,2025年1月,销量达224,323辆,同比增长10.3%,连续六个月单月销售突破20万辆。

红旗汽车1月份销量为43011辆,同比增长7.3%,也是跑赢大盘的。

最为重磅的比亚迪是在2月2日公布的销售数据。据比亚迪官微,2025年1月,比亚迪全品牌销售300538辆,含乘用车海外销售66336辆,同比2024年增长了47.5%。


(图源:pixabay)

同比增速可以,但环比回落明显。要知道,2024年12月,比亚迪的销量是50万+。2025年1月30万出头的销量,意味着环比回落40%,环比跌幅超过汽车大盘整体水平。

市场对比亚迪2025年的销量预期较高,很多预测都在500万以上的水平。这样的开局,意味着比亚迪想达成市场预期,后续的促销动作可能会非常激烈。

另外,根据乘联会的预测,以及已经公布的车企销量,国产品牌的市占率还在提升,合资品牌的日子则越来越难过。

春节楼市情况如何?据国盛证券统计,春节前1-2周,30个大中城市的新房销售,环比下降了32.4%。相较于2019年到2024年的春节效应,还是偏弱的。

从趋势来看,从924之后到2025年1月,新房逐月成交面积分别为,23.0、32.6、39.0、49.8、26.6万㎡,下滑明显。

2025年1月,更是近些年来成交量的新低。


百强房企的销售情况能够得出类似的结论。据克而瑞2月1日公布的百强房企销售情况,2025年无论哪个口径,百强房企的销售规模都是同比下滑的。


二手房目前是真正的楼市温度计。据国盛证券统计,春节前1到2周,18城二手房销售虽然环比回落14.5%,但同比增长24.6%。这既有2024年基数低的原因,也因为924政策以来,传统的政策淡旺季规律被打破。


(图源:pixabay)

相比于新房,924以来,二手房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2024年9月以来,18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分别为18.3、22.9、25.4、33.1、29.2万㎡。

总的来说,尽管2025年春节,大家回家早,放假时间长,但没有扭转谨慎消费的趋势。


以茅台为首的消费股节后下跌,也反映了消费降级的惯性。

#02

PMI再创新低,企业利润连续三年下滑

相比于规模和数量,我们更关心价格和利润。

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工业企业利润以及PMI 情况。

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为74310.5亿元,同比下滑3.3%,是自2021年之后,连续第三年下滑。

从企业属性来看,除了外资收入下滑,其他三类企业收入均为增长,其中收入增长最大的是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收入此消彼长,意味着市场朝着民营企业倾斜,外资和国企整体市占率在下滑。


(图源:pixabay)

利润方面,2024年唯一正增长的是私营企业,仅增长0.5%,增长不明显。下滑幅度最小的是外资企业,下滑了1.7%,然后是股份制企业,下滑最多的是国企。


从利润角度看,国企表现最差。外资为了保住利润,纷纷选择牺牲市场份额,结果不如人意,利润仍在下滑。

从工业产业链来看,上游采矿业的利润下滑最多,同比下滑了10%。中游的水电燃气,是利润增长幅度最大的部门,2024年全年利润增长了14.5%,实现利润总额7897.6亿元。

最下游的制造业部门,获得最多的利润,但整体也是下滑的。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制造业实现利润55141.1亿元,下降3.9%。

进一步看,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汽车制造业,利润下滑了8%,在整个制造业领域下滑幅度是比较大的,这进一步印证了汽车行业内卷之残酷。


(图源:pixabay)

如果看利润率,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39%,同比下滑了0.3%,下滑幅度如此之小,和924政策密不可分。

从财通证券的统计来看,2024年9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创出新低,没有政策刺激,后果不堪设想。


即使924政策出台,相较于往年12月,仍然是中下水平。

1月27日,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2025年1月的PMI数据,结果一言难尽。据统计局的数字,1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创2024年8月以来新低。


为什么2025年1月PMI下滑幅度如此之大?

有季节性因素,历史数据显示,春节前夕,PMI几乎都会下滑。不过根据申万宏源的统计,即便考虑春节因素,2025年1月,PMI下滑幅度依然超过往年,是2017年以来环比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


2025年大家普遍感受春运早,很多工厂因为缺少订单选择提前放假。这些微观感受,汇总成宏观数据,也许导致了1月PMI下滑。


(图源:pixabay)

对订单更为敏感的中小企业,PMI下滑幅度最大。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比于2024年12月,中型企业PMI环比下滑1.2%,小型企业下滑2%,大型企业降幅最小,仅为0.6%。

从PMI的组成结构看,几乎所有成分都在下滑,其中生产和新订单的下滑幅度最大。生产项创2024年8月以来新低,新订单同创2024年8月以来新低。


出口订单下滑严重,2025年1月,新出口订单仅为46.4%,创2024年2月以来新低。


2024年底,以服务业为代表的诸多数字突然崛起,使得GDP等宏观指标在四季度超出市场预期。2025年1月魔力不在,在短暂的上涨后回到更低的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25年1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2024年12月大幅下滑2%,且低于2024年1月份,创新低。


2024年12月,建筑业可谓红极一时,单月涨幅超过3%,但到了2025年1月,刺激劲头似乎过去了。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仅为49.3%,远低于2024年1月。


据民生证券统计,2025年1月的建筑业PMI是历史上少有的低水平,和过往差别明显。


从建筑业PMI的组成来看,新订单指数下滑明显,环比大幅下滑6.7个百分点,实际数字仅为44.7%,情况不容乐观。建筑业新订单如此低迷,预示着房地产,甚至制造业等和建筑业相关的行业需求一路下滑。

PMI明显低于季节性的表现说明,中国经济固本培元非朝夕可解,也非几个政策就能药到病除。


(图源:pixabay)

2月3日和2月5日公布的财新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和国家统计局的趋势相似,春节期间下降。不同之处在于,财新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仍处于扩张区间。

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1,回落0.4个百分点,1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则下降1.2%,降至51.0。

财新PMI和国家统计局数据的主要差别在于订单状况。据财新报道,1月份,尽管部分受访企业反映海外需求低迷,但另有部分企业表示,因新产品问世而收到更多海外新订单。

分三大品类看,消费品和投资品出口收缩明显,中间品出口订单增加。

服务业在2024年12月短暂收缩后,新出口订单指数重现扩张。受访企业称,外国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中国服务业兴趣增长,带动新出口业务量的上升。

一个分歧的经济世界,越来越分歧。


(图源:pixabay)

#03

标志性企业万科节前生变,香港地产公司风险蔓延

春节前,大事不断,如果没有deepseek,最热的话题非万科莫属。

1月27日,万科突然发布公告,撤换管理层。郁亮、祝九胜、朱旭等万科合伙人体系下的核心管理人员,尽数被替换或职位变动。

其中,郁亮从董事长职位上退下来,担任执行副总裁。此前被传小作文的祝九胜,彻底离开万科。朱旭不再是董秘,仅剩下联系长租公寓事业部的职能。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成为新的万科董事会主席。

一番操作下来,深铁集团正式走上前台,全面接管万科,王石、郁亮时代,彻底谢幕。


(图源:pixabay)

为何选择此时做出决断?在公告中,万科写道:

因2024年度业绩预告亏损额较大,公司流动性遇到阶段性困难。为有效化解风险,董事会决定充实公司经营管理力量,利用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各方资源优势,进一步聚焦主业,加快融资模式转型。

通俗些理解就是,深铁不出马,万科就悬了。

最近两年,关于万科的消息非常多,几乎都是不太好的消息,从债务问题到管理层道德。尽管深铁集团包括深圳国资一直口头支持,但万科一直处于泥潭中不能自拔。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DM查债通统计,2025年全年,万科共有16笔到期或行权的境内公开债,存续本金规模合计326.4亿元,另有两笔境外债到期,存续本金规模约为66.4亿元。

其中,2025年一季度是万科的偿债小高峰,有98.9亿元的境内公开债需要兑付,而境外债兑付高峰为2025年5月,当月需兑付4.55亿美元。

另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截至1月10日,万科发行的存续期债券存量规模为487.43亿元,数量共30只。以期限1~3年期为主,其中1年以内到期的金额达到178.90亿元,其票面利率大多在3%以上。市场对万科能否按时偿还上述债务存在担忧。

接手万科后,深圳市国资委负责人强调,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属国资国企资产超过5万亿元,全年营收超万亿元,规模大、实力强,有能力、有实力,也有足够的“子弹”,支持地铁集团通过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万科稳健发展。


(图源:pixabay)

这样的口头表达,过去我们听过很多次。

据36氪报道,在万科公告深铁接手后,万科前董事长、创始人王石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消息,并配文:“国家队出手相助!”从混合制朝着标准国资过渡,是万科彻底解决问题的根本性调整。

2月5日,万科全面国有化的进程在加速,开年伊始,万科便任命了10位深圳国资背景高管,涵盖战投、财务、法务等职能部门,以及开发经营BG本部多个核心岗位。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市场似乎对万科失去耐心,一系列操作后,万科股价依然没有太大起色,短期冲高后迅速回落,尤其港股市场,从走势看,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房地产的冲击波向香港蔓延。

1月23日,香港地产公司新世界发展公告称,公司知悉市场上有关于集团运作以及现有财务债务的传言和揣测。公司谨此重申,公司持续正常开展业务,并继续与其权益人,包括公司的贷款方以及债务证券持有人保持联系。

市场之所以对新世界格外关注,是因为其内地业务占比颇高,且债务多在2025年6月前到期。

据新世界发展的公告,新世界发展2024财年亏损近200亿港元,内地业务接近四成。


(图源:pixabay)

据房地产导刊的文章,截至2024年6月底,新世界发展总负债为2200亿港元,其中大部分需于2025年6月前偿还,而此时公司持有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80亿港元。另据《小债看市》统计,目前新世界发展存续美元债22只,存续规模79.4亿美元,规模较为庞大,其中包含5只永续债。


为了偿还债务,新世界发展和内地地产公司一样,一直在谋划卖资产。

但,并不顺利。

据观点网1月24日消息,新世界发展寻求90亿港元出售位于香港尖沙咀的K11 Art Mall给华润集团附属公司华润隆地,因价格分歧陷入僵局。据传华润隆地只愿意出价60亿港元,低于新世界的预期。

1月28日,财经网报道,春节期间中国香港特区部分金融机构及相关主管机构正在评估,谋划如何化解地产界大型企业债务违约的影响。

据悉,中国香港6家银行(渣打香港、中银香港、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星展香港和恒生银行)在进行相关讨论后公开表示:同意先行先试,在公平原则下,共同协商客户(即可能受地产拖累的建筑企业)财务安排,以达至协助客户解决财政困难的一致性目标。

据财经网,相关讨论直指新世界发展。


(图源:pixabay)

市场早已把新世界发展按照内地债务问题企业对待,从2021年9月开始股价跌跌不休。截至2月1日,市净率只有0.05。


#04

全球关税争端正式开启,特朗普对加墨中态度暧昧

特朗普上台后,全球最紧张的关税议题终于有了眉目。据每日经济新闻、央视财经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

中国早有预期。

和竞争期间的高姿态不同,第一次“只对”中国加税10%,是低于其竞选表态的。比墨西哥和加拿大的税率低,也意味着相对而言,从中国直接出口的商品,更具性价比。


(图源:pixabay)

有意思的是,本次加税,针对性最强的是加拿大。据美国公布的加税通知,加拿大有最多细节,除了征收25%的关税,还有暂停加拿大进口800美元的小额免税限额,以及如果加拿大采取报复措施,将进一步提高关税的措辞。

而对墨西哥和中国的加税方案,目前还不清晰。正因为上述差别,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的反应完全不同。

加拿大的报复措施,最为清晰。央视财经2月2日报道,在美国宣布对加拿大征税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通过社交媒体表示,加方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但加拿大已做好准备。

随后特鲁多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作为对美国关税的报复,加拿大将对价值1550亿加元的美国产品征收25%的关税。其中300亿加元的商品将在2月4日生效,1250亿加元的商品将在21天内生效。特鲁多还表示,加拿大正在考虑几项非关税措施,其中包括涉及关键矿产、能源采购和其他伙伴的措施。

同一天,墨西哥总统辛鲍姆表示墨西哥将采取反制措施,她已经指示墨西哥经济部长埃布拉德启用墨西哥政府此前准备的“B计划”,向美国输墨产品加征关税。


(图源:pixabay)

中国也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央视新闻2月2日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不仅无益于解决自身问题,也对中美正常经贸合作造成破坏。对于美方的错误做法,中方将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并将采取相应反制措施坚定维护自身权益。

中方希望美方客观、理性看待和处理自身芬太尼等问题,而不是动辄以关税手段威胁他国。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与中方相向而行,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基础上,直面问题,坦诚对话,加强合作,管控分歧。

就在大家等着特朗普2.0关税落地的时候,特朗普又改口了。

当地时间2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暂停对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将其实施时间推迟到2025年3月4日。同一天,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暂停对墨西哥商品征收25%的关税,将其实施时间推迟到2025年3月4日。

之所以按下暂停键,主要是因为特朗普看到加拿大和墨西哥做出的回应和努力。据参考消息报道,特朗普称加拿大已同意确保美国北部边界的安全,并最终结束诸如芬太尼等致命毒品大量流入美国的问题。他对双方达成这一初步结果“非常满意”。同时特朗普也承认墨西哥为解决非法移民和毒品问题所做的努力。

上述进展是在特朗普分别和墨西哥、加拿大领导人通电话后取得的。


(图源:pixabay)

据路透2月5日的报道,特朗普也希望和中国领导人通电话,最早会在北京时间2月5日。当天中美电话会并未如期进行,截止目前,仍没有两国重量级电话或会谈的时间表。

不过,中国已经对美国加征关税做出具体回应。据财政部网站2月4日的消息,中国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文件,对煤炭、原油等美国产品征税。


影响力较大是原油等能源商品,其他比较微弱。这样温和的回应被各方认为是一种保守,留有余地的回应措施。

同一时间,商务部还表示,已经将美国征税措施上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对手方是特朗普,一个退群大户,想用多边主义的条条框框框柱他,非常困难。把问题放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更多是一种象征,一种姿态。

当然,中国留有后手。据联合早报2月5日的消息,中国或根据美国关税动态调整反制措施。

在正式谈判前,美国不会安安静静坐在那里等着,该出牌还是要出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美国邮政服务(USPS)当地时间周二(2月4日)晚间宣布,从2月4日起暂停接收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寄出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USPS的声明称,信件和平件不包括在暂停接收的范围内。

据报道,USPS停收包裹更多为象征性举措,因美国约90%跨境包裹目前通过顺丰、UPS等私营物流商运输。而USPS主要的竞争对手联邦快递(FedEx)和联合包裹(UPS)等主要国际快递公司目前尚未就如何应对新政策发布正式声明,仍在正常清关。

特朗普此前就表示,要取消对低于800美元包裹的免税待遇,因此USPS的行为,可以看作是落实特朗普政策的结果。


(图源:pixabay)

无厘头的是,不到24小时,USPS宣布重新接收中国包裹。一切看起来好像儿戏。

转折又又又来了。财联社报道,2月7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最新行政命令,暂时将继续允许来自中国的低成本产品包裹免关税进入美国。这项最新行政令暂时推翻了2月1日对华加征关税决定中的部分条款。当时的行政令取消了对中国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的“最低限度”关税豁免。

也许这就是特朗普二进宫的特色,更加无厘头,且一切皆有可能。

相较于中国、加拿大、墨西哥,欧盟和中国台湾省等地区正在瑟瑟发抖。

特朗普近期明显表达出对欧盟等地的加税意愿。据观察者网2月1日消息,“我要对欧盟征收关税吗?……当然。”当地时间1月31日晚,特朗普在白宫称,欧盟对美国“非常恶劣”,美国与欧盟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因此,美国将与欧盟采取非常实质性的行动。”这被看作是对欧盟加税的信号。

如果美国最终对所有主要贸易对象都加税,结果对中国企业反而有利。

美国加税,势必会遭到贸易伙伴的集体反击,贸易大战一触即发。紧张的贸易局势,导致黄金一涨再涨。

截至2025年2月7日,伦敦金价格已经稳稳站上了2850元,且不断冲击2900。


黄金ETF的变化显示,当前最恐慌的地区是欧洲。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最近三周,欧洲投资者一直在买入黄金ETF,北美投资者则在连续增持黄金ETF两周后,于近期大笔卖出。

有意思的是,亚洲投资者最近几周非常冷静,无论买入还是卖出,幅度都远小于欧洲和北美同行。


据路透财经早报2月5日的消息,近几个月来对特朗普征收关税的担忧推动了美国期金价格远高于现货金,创造了套利机会。

一家主要的黄金供应银行驻新加坡的黄金交易商表示:“黄金价格正在飙升,而在亚洲,黄金需求几乎消失了。与此同时,美国出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自然而然,几乎每家银行都要抓住它--将黄金转移到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交割,以赚取套利。

2025年2月3日,美国期金较现货金升水扩大至约40美元,印度金价贴水高达15美元,中国贴水仅为1美元。


(图源:pixabay)

据路透数据,自 11 月底以来,COMEX黄金库存已飙升近80%,达到 1380万金衡盎司,按当前价格计算价值超过 380 亿美元,供应来自伦敦、瑞士以及面向亚洲的交易中心。

尽管中国一般消费者的黄金需求消退,但中国央行等官方机构仍在增持黄金。2月7日,据中国央行数据,1月末,中国黄金储备7345万盎司,环比增加16万盎司,为连续第三个月增持黄金。

央行公布数据同一天,中国迎来新买家。2月7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保险机构被允许投资黄金,规模不超过总资产的1%。算下来是千亿级别。

黄金价格和美元走势脱钩,无论美国加息与否都表现强势,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05

疯传的德银研报,为何对中国市场如此乐观?

开年以来,对中国市场的乐观到达一定的境界。

看市场表现,A股、港股表现不俗,蛇年开始截至2月7日,上证指数涨1.63%,恒生指数更是涨4.49%,埋伏在AI和光线中的资金进入狂欢模式。

Deepseek在全球爆火,提振全球市场对中国科技业的的信心,而黑悟空和哪吒等游戏、动画的爆火,显示了年轻一代的文化科技创作能力,已经对齐国际一流水平。


(图源:pixabay)

至于大家担心的美国封禁,EETOP等转引了乐观的报道,特朗普在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的白宫会晤前,在媒体代表交流会上表示,他不认为中国的DeepSeek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认为“这是一项正在发展的技术,如果应用得当,我想我们会从中受益,而且它的成本会低很多”。他还称,这是科技发展的成果,将有助于降低人工智能(AI)的成本。

这让很多人舒出了一口长气,看来中国的AI小龙们还将蓬勃发展。

去年年底还失魂落魄的市场,现在被一份惊耸的研报刷屏。转引饭财局的一篇文章,这份研报被总结出来的标题十分吸睛:

中国股市的估值折价即将消失;

整个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而不仅仅是 AI 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中国股市将超过之前高点;

德银这位分析师和其他文章的标题党功力,打破纪录。斯普特尼克是指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一举击败美国率先进入太空。


(图源:pixabay)

德银这位分析师的主要观点是,A股/港股牛市从2024年开始,并将在中期超过之前的高点。过去全球投资者过去对中国资产配置太低,就像当年低估传统能源行业一样,现在中国市场的闪光点被重新发现。于是,“2025年是投资界意识到中国正在超越世界其他地区的年份”。

我们在2024年说过我们对2025年保持平和的心态,甚至略微乐观,因为老特上台后变化莫测的政策对中国未必不利,到时中国的制造业和部分科技优势将会突显。

但乐观到这种程度,俄滴神啊,在写超现实主义小说吗?

很快就到元宵节,蛇年春节就将正式过去,这个春节跟朋友组织上野之宴,大家摆脱身份束缚就因为快乐和相似的情绪聚到了一起,相聚有缘,无尽祝福。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叶檀财经矩阵号

声明:近期,不少人以叶檀财经的名义,或xx叶檀、叶檀xx等名义,在各大平台售卖和股市相关的课程,进行和股市相关的直播。

在此,我们声明,任何和股市相关的直播、课程,均与叶檀财经无关也没有得到叶檀财经或叶檀本人的授权,认可

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暖人生、叶檀聊人生、半间白云、叶檀说、檀谈人生,抖音号叶檀财经、檀姐姐暖人生,小红书号叶檀财经,快手号叶檀财经,头条号叶檀财经,百家号叶檀,请用户认准上述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和叶檀对其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放松心情,把学习和享受贯穿在悠长的人生中,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

作者:叶檀财经团队编辑:旦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咨询合作,请联系微信

13818756019(商务微信)

喜欢请您点个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