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毛泽东被捕后,押去处死路上,突然对一名团丁说:“老哥,我腿疼,伤筋了!”团丁走近后,毛泽东故意踢了一块石头,并凑团丁耳边说了一句话后,竟靠着机智逃走了。

1927年的张家坊,负责采购生意的“张先生”,带着几个同事一起走在路上,突然被几个团丁打扮的人给拦住了。

“你们从哪来,有没有身份证明啊?”

“张先生”和同事们对视了一眼,拿出了准备好的证明,交给了团丁查看,不管被问到什么,他们都能够对答如流。

然而,不过几句话的时间,团丁们突然脸色一变,说什么都不肯放几个人离开,认为他们的身份可疑,非要把他们押回去进一步审问。

听到这个消息,“张先生”的心一沉,不由得有些担心。

其实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外出做生意的商人,为首的“张先生”正是准备前往江西铜鼓领导起义的毛泽东,其他人则是负责护送他的同志。



这些团丁不知道是察觉到了不对劲,还是单纯想要从他们身上敲诈一笔,不管怎么解释,都不肯放人。

无奈之下,毛泽东和同志们只好见机行事,假意顺从对方。

眼看着距目的地越来越近,毛泽东心中明白,一旦到了对方的营地,再脱身难度就大了,只能在路上想办法。

于是他趁团丁不注意,给了其他同志一个眼神,示意分散脱身,之后再汇合。

做完这一切,他装作不小心被绊了一下,疾呼出声:“我的腿脚伤筋了,歇一歇再走吧。”

“马上就到了,你咬咬牙坚持一下,赶快起来!”

团丁有些不耐烦,不住地催促着,毛泽东看到时间拖延的差不多,他们已经和前方队伍拉开了距离,便立即从口袋中掏出几块银元扔到了地上。

看到有东西砸过来,团丁还以为是暗器,吓得后退一步,等到看清是银元之后,眼睛中顿时冒出了精光。

两个团丁同时出手,为了争夺这几块银元打得不可开交。

趁着他们没有反应过来,毛泽东顺着小路,一路跑出去老远,最终藏身于深水沟旁的茅草堆,这才没有被发现,得以顺利脱身。

脱身之后,他日夜兼程,赶到了约定好的地点,完成了秋收起义的任务,为中国共产党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毛主席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于世界历史当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风云人物,伟人的智慧令人敬服。

铜鼓脱险是他革命道路上一个小插曲,也足见伟人当时的冷静和镇定,若不是对形势和人性有着十足的把握,也不会在危机的情形中成功脱困。

除了智慧,在毛主席身上,人们更多能够感受到的还有超强的决断力和充满亲和的幽默感。



这些品质,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感受更多,在他们看来,工作当中的主席总是严谨认真,不浪费一点时间,琐碎的时间也会利用起来。

生活中,主席则像是一个和蔼风趣的长者,很好相处,常常和大家聊天,没有一点架子。

能够和毛主席在一起工作,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大家会从他身上学习到很多,伟人的思想就像是火炬,照亮了人们前行的方向。

资料来源:秋收起义前夕:毛泽东在铜鼓安然脱险——中国军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