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正在阿尔及利亚进行外事访问的陈毅,忽然收到了周总理的一份电报。

在电报中,周总理毫不客气地怒斥陈毅:“究竟是谁给你的权利?让你擅作主张?”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总理如此毫不客气地怒斥陈毅?陈毅这次“擅作主张”,又酿成了怎样的后果?

周总理辞去外交部长,为何选择陈毅接班

1958年2月,身兼外交部部长近10年的周总理,卸去了自己身上的外交重担,过上了一段相对轻松下来的生活。



而在此之前,毛主席曾询问,周总理辞去外交部长职务后,究竟有谁能堪当新中国的外交大任时,周总理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陈毅的名字。

提及陈毅,人们率先想到的便是他在革命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总理在当时推荐由陈毅接替自己,担任外交部长的职务呢?



其实早在抗日时期,还在新四军工作的陈毅,就已经和外交事业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1936年,一名美国传教士误打误撞,闯入了新四军的军事营地。



当时很多人误以为这名传教士是敌方的间谍,好在陈毅曾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用流利的英语和这名传教士交流,才解除了彼此的误会。

陈毅善待美国传教士的消息一出,立即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我军不仅顺利化解了一场误会,还在国际面前塑造了开放包容的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被调任到上海工作,在此期间,陈毅和陈云两人携手合作,打赢了事关新中国经济稳定的“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

上海作为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在处理经济问题时,难免会触及到来华外商的利益。



陈毅采用不卑不亢的态度,既坚定维护了新中国的利益,废黜了一系列在华外商的特权,同时也不失礼节地展现了新中国的外交立场。

陈毅在外交场合中表现出的种种天赋,尤其是对外交细节的关注,都被周总理看在眼里。

因此早在1954年,周总理就决定任命陈毅担任外交部的副部长,协同自己处理外交事务。



到1958年,共和国新旧干部交替之际,周总理便放心大胆地将外交工作的接力棒,传到了陈毅的手里。

在任期间捍卫国家主权,实现中非外交破冰

事实证明,陈毅并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望。在1958年接手外交工作之初,陈毅就妥善处理了一桩当时十分棘手的外交事件。



1958年8月,我军为打击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同时抵制美国在中东酿造的黎巴嫩危机,解放军开始炮击大、小金门岛屿。

美国误以为我国炮击大、小金门,是台海战火重燃的前奏,于是再次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中美双方再次陷入剑拔弩张的境地。



彼时的苏联,同样对金门局势予以了格外关注。于是,苏联驻我国大使立即询问陈毅:中国是否准备立即解放台湾,中国的这一军事行动,是否破坏了美苏两大国际阵营刚确立下“和平竞赛”的外交基调?



面对苏联大使的质问,陈毅不卑不亢地表示:

台湾问题是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什么时候解放台湾,是由中国人自己做决定。中国炮击大、小金门的军事行动,并没有破坏世界和平的局势,而恰恰是为了捍卫世界和平。



陈毅的此番表态,既捍卫了新中国不容质疑的台湾主权,同时也澄清了当时解放军军事行动背后的目的,让紧张的外交局势在当时得到了缓解。

陈毅的外交智慧,也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对非外交突破中。



1960年,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访华,当时许多外交工作人员对几内亚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知之甚少,一时间不知道该和塞古聊些什么。

这时陈毅机灵一动,跟塞古聊起了中非两国共同反抗殖民主义的历史。



陈毅抛出的这一个话题,可谓是戳到了几内亚的“痛处”,塞古立即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了几内亚反抗殖民者,谋求独立的曲折经历。

共同反抗殖民主义,捍卫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成果,这正是中非双方的“最大公约数”。

在得知陈毅实现中国-几内亚两国的外交破冰后,就连外交老手周总理也称赞陈毅灵活的外交手腕。



但是,陈毅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遇到不懂的外交问题,陈毅不顾个人的“面子”问题,虚心求教,更是他身上难能可贵的品质。

虚心接受周总理批评,灵活外交彰显心胸格局

1965年,陈毅受邀前往阿尔及利亚的首都阿尔及尔,参加第二届亚非会议。



但在会议召开期间,发生了一段不愉快的插曲:“东道主”阿尔及利亚的国内,竟偏偏在这时发生了军事政变,原总统本贝拉遭到军方扣押。

没有东道主主持会议的亚非国家,顿时乱成一锅粥,为了维持会议秩序,陈毅建议参会各国照常召开本次会议。



但或许是陈毅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不周之处,于是便将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了周总理,却遭到了周总理严厉的批评。

周总理斥责陈毅,在阿尔及利亚发生军事政变的情况下,贸然开会并没有顾及到阿尔及利亚方面的感受,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授予过中方代表决定会议流程的权力。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陈毅,立即补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建议会议的召开与否由参会各国决定,各国在阿尔及利亚停留期间,可以商讨会议的准备工作。

在陈毅的建议下,虽然第二次亚非会议并未如约召开,但参会的各国代表还是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此次会面。



得知陈毅在虚心接受自己建议,同时还灵活处理危局时,周总理再次为陈毅竖起了大拇指。

1968年,在外交岗位上奋斗十年的陈毅,辞去了外交部长职务,但他留下的,却是一个备受第三世界国家欢迎的新中国。



这为日后中国重返联合国合法席位奠定了坚实的外交基础,也让陈毅本人成为了共和国外交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