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17日,毛主席带领着将近九万人的红军队伍,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之路。

11月27日,我军的先锋部队到达湘江,帮助后面的大部队进行渡江。

大部队由于携带机械设备,军工器材等硬件设施,行军有些迟缓,还没有到达江口,就遭到了国民党的围击。

国民党的16个师,和77个团,在周围布下了天罗地网势必要将我国红军消灭在此。

这次战役对红军的长征队伍造成非常大的牺牲。负责掩护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十八团被困湘江的东岸。



战士们面对国民党几万人的围攻誓死掩护队伍前行,历经四天五夜的苦战,终于粉碎了蒋介石的围歼红军计划,但红军也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出发时,中央红军近九万人队伍,现仅剩下三万多人。

1935年五月份,红军长征队伍在巧渡金沙江之后,一路北上,准备强渡大渡河。

在前往安顺场途中,国民党方面发现红军队伍有横渡大渡河的意图,蒋介石立即向川军下令,势必要将红军留在大渡河。



当时,派去守护泸定桥的是四川军阀刘文辉的第四旅的一个营。

从安顺场到泸定桥的路程大概有170公里的路程,红一方面军在巧渡金沙江之后,蒋介石认为泸定桥易守难攻,想要给长征的红军队伍来个南北夹击,一举将红军歼灭在此。

西康主政的刘文辉接到命令后,知道躲不过,他既怕老蒋趁机吃掉自己,又怕他的西康被红军所占领,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前往汉源指挥战斗。

1935年5月22日,由刘伯承率领的长征红军的先锋队伍到达彝族区域。

刘伯承早些年是川军名将,在彝族首领小叶丹的盛情邀请下,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了兄弟。

有了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帮助,红军队伍北上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许多。



五月二十五日,红军一师在安顺场顺利的到达大渡河,但是目前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由于水流非常凶猛,只有三只小船可以载人,并且一来一回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而长征红军有几万人马,这样渡河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但是时间不等人,蒋介石派来的追兵距离此地仅有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

如果让蒋介石的追兵顺利到达此处,那么红军将处于南北夹击的状态,背腹受敌。

面对如此的困难的局势,毛主席立即制定作战计划,下令以最快的速度夺取泸定桥,这样才能将蒋介石的计划粉碎。

五月二十六日,毛主席决定将红军队伍分为两队,彻夜奔袭泸定桥。



一纵队由一、三、五、九军团和中央纵队,从安顺场出发向左岸突破,占领泸定桥,另一纵队则由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沿着右岸向泸定桥发起进攻。

当时,红军已经处于危难之际,能否成功夺取泸定桥,对毛主席他们来说,都是个未知数。

毛主席认为,如果红军的主力部队不能夺取泸定桥,那就由刘伯承和聂荣臻等干部团到川西搞一个革命根据地,这样一来也算给红军留下一些火种。

从安顺场到达泸定桥足足有170公里的路程,毛主席限三日到达。这样一来,至少一天要行六七十公里的路程。

作战计划定好后,红军两纵队逆流而上,三天之内行军170公里,到达了指定进攻地点。

二十八日,刘伯承和聂荣臻带领的右纵队渡过大渡河以后,冒着大雨继续前进,确保在指定时间内到达泸定桥。



部队行进到梅子山时,又遇到许多当地的反动派追击,二十九日清晨才将海子山的守敌清除干净。

下午四时左右,红军又向石门坎的守敌发起进攻,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部队也顺利到达了指定地点支援左纵队夺取泸定桥。

红军左纵队从安顺场出发以后沿途同样遇到了敌军的埋伏。

二十八日,林彪将命令传达至此,限红四团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手段,于第二天到达泸定桥。

这样的命令与原计划部署的三天到达还提前了一天,如今还有120公里的路程,沿途不仅道路不好走,并且还有许多敌军在周围埋伏。

时间紧,任务重,红四军团立刻调整状态,加紧脚步全速前进。沿途突破了好几道防线,后又乘胜追击,将敌军的防线彻底击破。



直到29日凌晨,红四军终于到达了离泸定桥还有几公里的上田坝。这时的红四军已经疲惫不堪,一整天都在赶路和敌军对抗,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和吃饭。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长征队伍也丝毫不敢懈怠。又兵分两路直奔泸定桥,顺利占领了西桥头。这样的行军速度,在世界上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五月二十九日下午四点,由22名共产党员组成的突击小队,决定从正面夺取泸定桥。

当冲锋号突然响起时,二十二名勇士马上朝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攀爬着铁链向对岸发起进攻。

敌军万万没想到红军竟然敢真的上桥,在此之前,敌人还特意把桥上的木板拆掉,为的就是阻止红军前进的步伐。

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长征红军的精神,二十二名勇士向前冲锋,后面的战士则在泸定桥上铺设木板,敌军看到如此情形,甚至拿出了迫击炮对着我方红军狂轰滥炸。

在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争夺之后,敌人被我军不要命的打法吓住了,开始全线溃逃,就这样,我军成功拿下了泸定桥。

不过,对于这一场战斗,许多人都有一个疑点,国民党军想要把红军消灭在此,为何不直接将这么重要的桥炸掉呢,这样一来不是解决了根本问题了吗?

经过后来的分析,国民党之所以不炸桥,主要有以下5点理由。



第一、泸定桥是康熙皇帝平复藏军准噶尔后所建造的一座桥,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川藏地区的的管理和控制。

由十三条碗口粗的铁索组成的泸定桥建成以后,立即成为四川进入西藏地区的军事要道,也被古人称为茶马古道的交通喉咙。

由于地形特殊,之后逐渐演变成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四川军阀乱战时期,这道桥谁都不敢动。

第二、国民党军队还是有所顾虑的,当时蒋介石只派出了一个团的守卫,后来又增加到两个团,可是还是觉得不够保险,最后又增加了两个旅的战力。

但是这两个旅的路线与我们红军队伍走的路线基本相同,都是需要过这一座桥的,于是之前派来守桥的队伍就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先把泸定桥的木板撤走,等到援军队伍先到达,再把木板铺上去。

如果长征队伍先到达,那么这座桥就只剩下铁链,等援军到达就可以来一个左右夹击,这样长征红军就插翅难逃了。



第三、蒋介石的军队对我们红军有了错误的估判,更是低估了毛主席的决策能力。

为了阻挡红军过河,国民党军队将大渡河周围所有的船只全部带走,这使得我军在大渡河附近只找到了几艘小船,如果我们单单只靠这几只小船渡河,肯定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渡过。

但他们没想到,我们竟然决定直闯泸定桥。

最重要的是,国民党方面也不相信红军队伍能够在一天时间内,冒着大雨急行军120公里到达泸定桥。

万万没有想到,红军凭借的着铁一般的意志,一天时间就到达了泸定桥,并且到达以后,22名勇士第一时间就顺着铁链向对岸爬去,敌军守卫是怎么也想不到红军队伍是如何做到的。

第四、西康地区的头领是刘文辉,他的部队之前与刘湘在四川争夺地盘时被打败。

不过刘湘并没有对刘文辉赶尽杀绝,还让刘文辉占据西康经营,虽然这块地方有些穷,但是经过刘文辉这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力。

刘文辉知道蒋介石这次派他前去是为了借刀杀人,想要削弱自己的军阀势力。

刘文辉只撤走了桥上的木板其实也算是一个妙招,既让蒋介石看到了自己的决心,又给红军留出了一条通道,就算被攻打下来也会对自己手下留情。



第五、如果真要炸掉这座桥,重新修建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

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刘文辉,都知道这座桥清朝时期修建时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要因此炸掉,断了红军的去路,那么将来修复这座桥的人力、物力资源谁来出呢?

蒋介石不愿意,刘文辉刚在此地站稳了脚跟,当然也不愿意来修建这一座桥。

并且,如果没有这座桥的存在,西康地区也得不到统一发展。所以刘文辉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炸掉此桥的。

综合了以上几点的原因,国民党方面才没有炸掉此桥,他们都低估了中央红军的意志和信心。国民党觉得红军根本不可能过来,毕竟如此易守难攻的境地,无论如何都不会冒这一场险。

正是有了敌军错误的判断和红军不畏艰险的意志,我们才能成功占领泸定桥,让已经陷入生死关头的红军有了新的转折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