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后裔,勇力过人,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只用三年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叱咤风云,显赫一时。



然而,项羽又是一位志大才疏的人。他凭借武力所建立起来的霸主地位,仅过五年,便被“泥腿子”出身的汉高祖刘邦夺了去,众叛亲离,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

项羽的失败,为何来得如此之快呢?



韩信初见刘邦,在分析项羽必败的原因时说:第一,项羽虽然勇力过人,但不能用人,只是匹夫之勇罢了;第二,项羽虽然待人恭敬慈爱,却吝于封赏有功之人,只是妇人之仁罢了;第三,项羽爱慕虚荣,放弃关中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加之项羽凶残成性而不得民心,诸侯和百姓都不愿意归附。故项羽必败。



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与大臣们分析项羽失败、刘邦成功的原因。

高起、王陵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妒贤嫉能,嫉妒有功之人,不信任有才能的人,打了胜仗不给将士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将士好处。

而刘邦则认为,高起、王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他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他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刘邦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刘邦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项羽被刘邦打败的原因。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也对项羽的失败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项羽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舍弃关中之地,定都彭城;第二、放逐义帝,自为霸王,引起诸侯不满;第三、自夸战功,想要以武力来统一天下;第四、耍小聪明而不知师法古人大道。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和明太祖朱元璋则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施行仁义。诸葛亮说:“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宗族如焚,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朱元璋说:“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那么,毛主席是如何看待项羽失败的呢?

1962 年 1 月 30日,在某次会议讲话中,主席为了强调民主集中制,批评某些领导干部不愿意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提到了项羽。他说,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落得了“霸王别姬”的下场。



次年,主席在一次谈话中更加全面地总结了项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主要犯了三个错误:一个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一个是楚汉订立了鸿沟协定,项羽却认真了,而刘邦却不以为然,不久就违反协定东进攻楚;再一个就是他建都徐州(彭城),位置没有选好。

在主席看来,项羽的失败,除了一些战略上的错误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项羽“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不能知人、用人,不肯纳谏,从而在鸿门宴不杀刘邦反而放跑了他,应该乘胜夺取汉甬道的时候,反而放弃了。这些都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极力主张的,而项羽都未能采纳。故而他曾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可谓真知灼见,入木三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