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9日,周总理陪同越南代表团来到延安参观访问,这也是他时隔26年之后,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革命圣地。


周总理与延安老乡交谈

因为工作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这个承载着革命希望,为革命胜利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区,他太想回来看看怎么样了,太想念这里的老乡了,更想念这里的山山水水了。

本来,他老人家这个时候病得已经很重了,但他还是在征得毛主席同意后,陪着越南友人来到了这里。

当飞机落地的这一刻,延安沸腾了,周总理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按照中央的安排,他在陪同越南宾客参观完后,又特意抽时间自己去了宝塔山、枣园等地方。那里有太多的记忆了,他觉得有必要自己去,好好地回味一下。


周总理

这天下午,代表团休息没有活动。周总理便专门调了车,又来到了枣园参观。他认真地看着每一孔窑洞,似乎每一孔都能勾起他的回忆。看得出来,他的表情非常严肃,但心情还是挺不错的。

可是,当他路过一处窑洞,看到里面杂草丛生,外面也没有挂牌子的时候,脸色顿时凝重起来。他愤怒地看了一下枣园的负责人,想说些什么,但话又咽了回去,继续参观。但能看出来,他的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明显是不高兴了。

很快,他来到了枣园内的纪念馆,认真地看着一张张照片,甚至可以讲出每一张背后的故事。参观完以后,大家一起来到休息室,进行简单地休息。


周总理与老乡座谈

就在这时,周总理情严肃地把延安地委和枣园的负责人叫到了身边,让他们坐了下来,然后郑重地对他们说,纪念馆里只挂了毛主席、朱老总、任弼时以及陈云等同志照片。

但是,少奇同志、小平同志以及很多老帅的照片都没有,他们都是延安时期我党我军的重要领导,是我党我军的建设和发展的见证者和领导者,怎么能没有他们呢?

既然是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那就要实事求是,就得尊重历史,就得客观地反映历史,这也是共产党人的风格嘛!可为什么你们不反映这些同志的功绩情况呢,这不符合事实啊!


周总理参观窑洞

就像刚才我去看窑洞的时候,你们看看少奇同志的窑洞,既没有挂牌子,也没有维护打扫,还堆了很多杂物,这像什么样子嘛?怎么连个牌子都不挂呢,我们历史都不要了吗?难道你们不知道,他在中国革命历程中作出的贡献吗?

大家立即明白了周总理的意思,也明白了他的情绪为何变化了。同时,也对他的勇气和担当油然而生敬意了。因为,谁都知道,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特殊的年代背景里,没有一定的魄力是不敢这样说的,大家更被周总理实事求的精神所感染。


周总理

相关部门立即派人去打扫少奇同志的窑洞,并专门拿出了预算进行了加固维修,郑重挂好了牌子。不久以后,少奇同志的窑洞也开始对外开放允许参观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